(蕨代霜蛟、若澜、monicat7、柠檬也奔放、Calo/编译)2014年7月2日,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简称理研)的小保方晴子为第一作者的两篇研究论文,因为存在种种问题被从《自然》杂志撤回。 小保方晴子等人在研究论文中描述了一种被称为“STAP” (刺激诱导性多能性获得)的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新生小鼠的组织细胞进行刺激处理,使细胞获得多能性(Pluripotency),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的一种现象。 为了检验STAP现象的真实性,理研组织了包括小保方晴子在内的研究人员进行了“STAP现象验证”实验。该实验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原定为期一年。实验总负责人相泽慎一担任特别委任顾问,研究实施负责人则由CDB中心团队负责人丹羽仁史出任。 7月1日,为了科学地验证STAP现象存在与否,小保方晴子研究员本人参与验证,在相泽慎一的指挥和监督下,参加了最终截至11月末的验证计划。小保方晴子和丹羽仁史的验证工作完全独立,各自重新在全新的实验室进行。 8月27日,丹羽组发布了验证实验的中间报告。报告指出,实验采集普通C57BL/6型小鼠的脾脏进行研究,在对其进行研究论文中记载的临床试验方案(用盐酸进行酸性处理)后,没有出现论文中报告的STAP细胞样细胞块。 12月19日,理研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理研理事长野依良治(Noyori Ryoji)的声明: “今年7月2日,关于STAP细胞的研究论文从《自然》杂志撤回,文中所记述的内容被全部删除。对于科学界而言,STAP细胞的相关论文回到白纸一张。 “然而,STAP细胞现象已跨出科学界,成为了社会性话题。理研亦应社会各界人士及民众的关心和建议,在‘防止不当研究’改革计划的推进下,理研本部对 STAP现象进行了验证。这次,包括相泽慎一在内的负责人进行了验证实验,小保方本人也在第三方见证下进行了实验,实验期限为11月末。 “结果是,这次的验证未能确认STAP现象,所以验证计划终止。” 上午10点30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详细的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团队的组长相泽慎一、副组长丹羽仁史、研究员清成宽、理事坪井裕和公共关系办公室主任加贺屋悟出席了发布会。 验证实验团队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检验的方法(附于文末),并得出结论:由于此次未能确认STAP现象的存在,基于本验证实验的结果及本实验总负责人、实验负责人的科学判断,就此终结原定2015年3月才截止的本验证计划。 就此次验证实验的结果,并未出席发布会的小保方晴子向理研呈递了一封辞职信,信件在发布会上被公开,译文如下: 在那三个月里我竭尽了全力。我想,无论被置于怎样的境地,我都一定要拿出过硬的结果来。然而我却没想到(理研)对我(所想要采用的再现实验手法)的限制远超想象,很多条件的细节(因此)没法展开讨论,实在令人难以释怀。然而,我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已经努力到了极限,到如今已是疲惫之至。对结果依然停滞不前,我感到极其困惑。 理研理事长野依良治对小保方晴子的辞职信进行了许可批示: “STAP细胞论文发表至今10月有余,我想小保方晴子在此期间应该承受了不少心理压力。这一次她本人提交了辞职信,考虑到不再继续对她造成心理负担,我们决定尊重她本人的意愿。小保方晴子是很有前途的年轻人,我们期待她面向未来,走向崭新的人生。” 至此,从年初到年末一直备受多方关注的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附:实验团队使用的检验方法与结果 小保方晴子在研究论文将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多能性相关基因Oct3/4导入到新生小鼠的脾脏等器官的细胞,在对细胞进行弱酸性处理后,以GFP阳性细胞的出现作为STAP现象出现的第一指标。有鉴于此,验证实验也验证了GFP阳性细胞的出现频次。为了验证细胞是否确实经历重编程,研究者也在GFP阳性细胞细胞中检验了多能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记的表达。 另外,除了在原研究论文中记载的盐酸处理外,验证实验还添加了特许申请(PCT/US2013/037996)说明书中述及的三磷酸腺苷(ATP)作为另一种弱酸性处理方式。 由于STAP现象备受科学关注的性质包括以下三点:
验证小组对这三点如何实现进行了试验。全部验证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编辑:Calo) 文章题图:bbc.com(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