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产业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时间:2015-10-27 16:52来源:高校人才招聘 作者:高校人才招聘 点击: 153次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需要,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依托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长期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参与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并参与学术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介绍

深 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SZU Institute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SICI)成立于2009年5月,为学校首个跨 学院、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文化产业研究院依托校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拥有在艺术、设计、传媒、广告、建筑、影视、动漫、旅游、经济、管理、 法律等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实力雄厚、反应迅速的研究人员50余人。文化产业研究院聘请了国家、省市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及一批文化产业知名专家组成顾问团和学术 委员会,下设5个部门和5个研究中心,努力创建立足深圳、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的文化产业学术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坚持 “深化文化产业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之宗旨,秉承“共有、共建、共享”之理念,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自成立以 来,文化产业研究院参与承办了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大学分会场八届活动,先后成为“深圳市文化产业教学与培训基地”、“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 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被推选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联盟理事单位。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 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项目等一批科研课题。2013年,经文化部同意筹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 中心”。

二、博士后研究方向和招聘要求

研究方向: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

招聘要求: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质好,行为端正,无违法犯罪纪录。

2. 已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时间不限),或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或由其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均可申请入站,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

3. 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课题组织能力。

4. 定向委培博士毕业生、在职人员和现役军人申请在职做博士后,须经所在单位同意脱产到我站专门从事博士后研究。

5. 具有以下专业研究经历者优先: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新闻传播学。

三、待遇与工作条件

1. 深圳市待遇:(1)按深圳市人事局有关博士后考核与津贴发放标准,12万元/年;(2)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并与工作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提供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出站博士后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以申请80万元的住房补贴。

2. 深 圳大学待遇:(1)5万元/年基本待遇,按月发放;(2)根据学校有关文件享受中级职称的教师住房补贴;(3)科研奖励: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 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博士后,深圳大学按规定给予科研奖励或配套资助;(4)优秀博士后可按学校人事部门政策要求申请优先转为教师。

3. 科研津贴:根据合作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合作导师将给予不低于1000元/月的科研津贴。

4.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5. 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参照深圳大学教职工办理。

本站博士后的考核要求及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大学加强博士后培养工作管理办法》和《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等有关规定。

四、合作导师简介

1. 李凤亮教授

李 凤亮,1971年生于江苏阜宁。暨南大学文学博士(2001),中山大学博士后(2001-2004),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访问学者 (2007-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首席专家(2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入选者(2007),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2006)和“高校青年教师奖”(2008)获得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 带头人培养对象(2008),广东省委宣传部及省文联“新世纪之星”入选者(2008),深圳市国家级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2012)。

先 后任教于徐州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曾为暨南大学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广东省双百领导干部人才计划”,调任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 校长,兼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为暨南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担任的学术兼职有:中 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 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市社科联主席团成员、市文联委员。

二十年来 致力于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化评论工作,研究专长在批评理论、比较诗学与文化产业研究,高校人才招聘《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承担深圳市委市政府年度重大 调研课题“深港共建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深圳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出版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化评论近 200篇,有关文化产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社会科学管理的相关观点被《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南方都市报》等以专版进行 报道。曾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文学评论奖、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培养对象先 进个人、2012年深港生活大奖“年度学人奖”等学术科研奖励。

2. 周建新教授

周建新,男,1973年生于江西萍乡,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副主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1991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免试保送攻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1998年),中山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重 大项目首席专家(201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2011年),首届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2013年),首届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2011年),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科研学术骨干(2009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 人(2008),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2007年)。

担任的学术兼职与主要荣誉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 审和项目鉴定专家,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客家学刊》执行主编,受聘为中山大学中国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客座研究员等。 当选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典型人物,荣获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连续两届学校科研特别贡献奖 (2006-2009)、(2010-2012)等称号。

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族群和区域文化、客家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围绕上述研究领域,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动荡的 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等著作6部,在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民族研究》、《民 俗研究》、《思想战线》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受到学界前辈和同行的肯定和好评。科研成果曾连续二届获得江西省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第十二届,2009年第十三届),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2011年);此外,还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 等奖1项(2011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2014年)。

3. 周志民教授

周志民,男,1977年1月出生,江西抚州人,九三学社社员。现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获中山 大学博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证书。系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副研究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 部同行评议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 培养对象,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级)、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大学荔园优秀学者等荣誉称号。

周志民 教授主要从事品牌管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线品牌社群社会网络影响前因及对品牌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嵌入理论的视角”、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品牌社群质量的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后评估“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 理与战略路径研究”子项目“创新过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品形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在线品牌社群中E-社会资本的形成及其对消费者品 牌关系的影响研究”、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于创意指数的广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结构视角下的 网上品牌社群成员互动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品牌关系形成机理的本土化研究”、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创意指数 研究及城市品牌榜编制”等多项课题研究;出版专著《品牌关系评估研究:BRI模型及其应用》、教材《品牌管理》(2008年第1版;2015年第2版)和 《文化市场营销:体验的视角》、译著《现代品牌管理》、主编《深圳文化产业品牌报告》;在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SSCI)、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SSCI)、《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 学》、《南开管理评论》、《营销科学学报》、《管理科学》、《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中国营销科学年会等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 6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分别被SSCI、CSSCI、CSCD、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转载。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深 圳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深圳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新人著作奖、亚洲营销学会国际年会(ICAMA2014)最佳论文提名奖(韩国)、商业与信息国 际年会(BAI2012)最佳论文奖(日本)、第五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市场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年 会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第六届“社会网与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青年学者论文一等奖、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学术年会(CMIC)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营销科学学 术年会(JMS)优秀论文奖等十余项奖励。担任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SSCI)、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SSCI)、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SSCI)、《南开管理评论》、《营销科学学报》、《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 理》、《中大管理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被评为2011年度《营销科学学报》优秀评审专家。

现主要教授MBA和本科生、研究生的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十多次获深圳大学校级讲课竞赛一等奖、MBA名牌教师、MBA优秀教师等教学奖励,并荣获2014年度深圳大学腾讯良师奖。

五、联系方式

1.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博士论文摘要、代表文章等材料发到Email:szueconomics@163.com ,并请注明应聘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合作导师。

2.接到面试通知的申请人需提交一份应聘方向的博士后研究计划(3000字以内)。

联系电话:0755-26558693,0755-26558902

联 系 人:陈老师、钟老师

通讯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文科楼7楼1714室

邮政编码:518060

E-mail:szueconomics@163.com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上一页】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