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疗是一个“茧”,由于专业门槛高,封闭性强,信息不对称,受到种种限制。近年兴起的互联网+医疗,给传统医疗以及医疗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业界也面临如何打通产业链各节点、传统医疗的信息孤岛怎样打破、产业创新如何更好地协同等一连串问题。 日前在乌镇召开的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上,来自传统医院、互联网公司、行业管理部门的众多业内人士展开了头脑风暴,尽管立场不同,观点各异,大家却有一个基本共识:医疗健康产业不能自外于互联网,应借助“互联网+”战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平台汇聚、云计算和创新应用。 就在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认为,加速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深度研究和创新应用,对于变革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医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线下医院怎么变 ——流程改造只是刚入门 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为何会在乌镇召开?因为这里有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其互联网医院已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典型代表。自去年12月7日上线运营以来,截至今年4月7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单日在线接诊量已突破1.8万人次,达到了一家三甲医院的规模。 在互联网医院,就医流程实现了全新再造。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表示,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在线挂号、分诊,能够方便地找到合适的医生,实现医院检查检验报告的共享,一站式支付结算以及诊后随访,最终形成档案沉淀。在互联网上,这些已经成为常态。 事实上,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不少传统医院也 “触网入云”,就医体验大为改善。 浙大一院副院长裘云庆教授介绍,2006年,浙大一院率先建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10年来,累计运营远程会诊3万例,远程教学800多次,远程手术直播500多次。网络医疗会诊成效显著,专家会诊时间从5小时降至0.5小时,转院率由未会诊的35%下降到7.47%,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下降12.5%,床位利用率提高6.1%。“这组数据意味着不仅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还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裘云庆说。 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资深创业者,廖杰远经历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他把微医2010年以来的探索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医院的窗口外移,先移到电话上,然后移到电脑上,再移到手机APP上;第二个阶段,通过互联网,让专家们能够把技术传承给基层医生,形成团队医疗,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第三个阶段,探索如何通过互联网,让老百姓从被动医疗到健康呵护式的责任医疗。 “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功能,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融入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医院的效率大大提高。”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认为,改善就医流程,这还只是互联网医疗的入门。在王才有看来,互联网医疗下一步要实现的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医疗核心业务的融合。 信息孤岛如何破 ——发力健康医疗大数据 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助推分级诊疗。而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将促进健康产业的快速增长。今年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 国家卫计委人口与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国家出台《意见》,要建立权威、统一的国家平台汇集健康数据,这是一个国际性、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希望以后,人人有自己的健康档案,人人得到健康保健服务,人人有家庭医生,人人有住院电子病例,最后实现人人健康。”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廖杰远认为,医疗领域内普遍存在着一个个信息孤岛。所谓互联网,“联”的实质是数据共享,这些数据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例、检验结果,在医疗领域非常珍贵。 廖杰远表示, 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在国家层面被提出来,可以看到真正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在一个规范、安全的机制之下形成共享,这个共享对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推进,意味着互联网医疗里最核心的瓶颈开始突破。 数据的开发利用,必然伴随信息安全的问题。当天的论坛上,不少传统医院管理者都提及,基于患者的属性,如检测指标和结果等,可直接对用户行为进行预判,如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虚假推销等问题。 王才有说,关于数据的开放,特别是健康大数据,开放与安全,好比汽车的油门和刹车,我们在控制着互联网医疗这个列车向前行驶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制度、规范、标准来稳定地保证数据资源充分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应邀出席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则从行业自我监管的角度提出,行业内的自我监管也非常关键,它可以帮助确保大家各司其职,不会牺牲公共健康的利益或者是谋求私利。“如果我们无法打造诚信环境或者控制预防潜在的滥用,我们可能就会失去平衡,失去创新的空间”。 健康产业去哪儿 ——联动创新成内在要求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快速融合,互联网已经由消费型互联网迅速向产业互联网发展引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认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入,通过大数据技术,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开始基因测序等创新服务模式。 在公共卫生领域,公共卫生部门通过覆盖全国的电子病例数据库进行全面的病情监测,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重大事件的防控能力。个人健康方面,互联网应用技术结合能够实现即时检测、促进医疗服务与医疗管理联动,实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降低患病率。 也就是说,往后医疗这件事儿不一定是要发生在医院里了。英特尔公司就曾预测,只需要时间,50%的医疗服务将发生在医疗机构的院墙之外,精准医疗为医疗服务重构带来契机,医疗去中心化的趋势明显,未来的医疗将更多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 刚刚结束的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上启动了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据介绍,该平台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国家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平台主要建设方微医CEO廖杰远表示,微医是从互联网平台公司发展而来的互联网医疗提供者,微医依据服务对象需求,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服务网点,类似国外的“卫星诊所”,可能是在药店里,也可能在基层卫生网点,都具备了家庭医生功能。 “这个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资深专家对家庭医生的传帮带,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对区域专家医生的签约以及服务情况实现实时的统计分析与监测。”廖杰远称。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带来无限可能性。三星电子医疗服务部部长崔荣分享了三星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三星在2012年推出一款应用,在全球已经积累了1.6亿用户。与手表等设备连接后,该应用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曹淑敏认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个行业范畴,需要各学科和行业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庞大的系统工程。因而,联动创新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