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避孕联盟”日前在北京成立。成立大会上,记者听到一组数字:一、欧洲性观念比较开放,但堕胎率却很低;二、我国5个怀孕者中,有3个是意外怀孕,重复流产现象严重,其中60%是未婚少女。 为何会有如此反差?中国避孕联盟副主席、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徐芾说,根本原因在,很多人没有“主动避孕”意识。 避孕,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课题。在西方国家,现有高达40%-60%的妇女,享受着最新科研成果,主动避孕;而我国,其人数还不到2%。 1 下丘脑靠激素指挥排卵 徐芾副院长介绍说,大脑靠激素,掌控着排卵时间。 当机体“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很低时,下丘脑会立刻释放“促性腺激素”,促使垂体前叶合成和释放“促卵泡素”,在这种激素的作用下,卵巢中的卵泡,开始发育,并成熟。 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分泌雌激素,当分泌量达到高峰时,信息反馈回垂体前叶,垂体立即大量释放“促黄体素”,当其分泌量达到高峰时,卵巢排卵。 卵子排出后,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当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均达到高峰时,信息反馈回下丘脑一垂体,大脑知道卵已成熟,并已排出,立即抑制“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释放,中止这一轮的排卵程序。 这时,黄体萎缩,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难以维持而脱落,形成月经。 当下丘脑一垂体接到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的信息后,下丘脑又开始重新释放“促性腺激素”,垂体接着重新释放“促卵泡素”,新的卵泡开始发育,新的排卵周期就又开始了。 2 计算排卵期避孕不可靠 既然排卵是个这么精确的过程,那么错过排卵期,不就可以避孕了吗?很多人这么想,也这么做,但意外怀孕率仍很高,那是为什么呢? 徐芾副院长介绍,近些年的研究证明,下丘脑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时,还受到脑组织某些神经元释放的单胺类(如多巴胺等)神经介质的控制,而那些释放单胺类神经介质的神经元,又受到更高级的神经中枢的影响,如大脑精神活动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兴奋、忧郁、紧张等情绪,都会影响到女性的排卵活动。 现在很多人也不怕意外怀孕,反正做“无痛人流”,几分钟内完成手术,术后醒来,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重复人流”现象很严重,南京某高校一女生,大学4年居然流产了6次。 徐芾副院长介绍,只要是手术,对人就有伤害。重复人流,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不育、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据统计,产后出血的,85%以上做过人工流产;人流继发不孕中,由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发生率高达61.60%。 重复人流,反复刮宫,造成“土壤贫脊”,受精卵不易着床,而患上不育、不孕;即便着床了,“贫脊的土壤,也长不出好庄稼”。 3 高激素水平骗过“指挥部” 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避孕方法是什么?徐芾副院长介绍,是“激素避孕”。 服避孕药,加入外源性孕、雌激素,使得血液中的激素维持相对高的水平,就像月经中期,卵已成熟并排出后,“黄体”大量分泌孕、雌激素时的情形一样。 下丘脑一垂体接到“激素水平”已很高的信息后,以为这一轮的排卵任务已经完成,立即抑制“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分泌,中止了这一轮的排卵程序。 因此在服用避孕药期间,一直不会有卵子的释放。 4 孕激素还有3招杀手锏 万一“指挥部”没有受骗,仍排出了成熟卵怎么办?没关系,孕激素还有3个杀招。 1、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宫颈黏液一般相对稀薄,精子比较容易穿入;到后半周期,宫颈黏液受黄体分泌的孕激素的影响,逐渐变得厚而粘稠。而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可使宫颈黏液在整个月经周期,始终保持厚而粘稠的状态,形成屏障,阻止精子穿过。 2、雌激素有让子宫内膜增殖的功能,而孕激素可以干扰雌激素的效应,使子宫内膜腺体始终停留在发育不完全的阶段,让受精卵无法着床。 3、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的持续作用,改变了输卵管正常的分泌与蠕动,改变了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速度,也干扰了受精卵的着床。 5 停药后可恢复排卵 那想生育了怎么办?徐芾副院长介绍,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因其生育能力并没有受损,80%的人在停药3个月内,即可恢复排卵;95%-98%的人在一年内即可恢复排卵。 避孕药对胎儿有无影响?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为此做过大量的研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避孕药由于剂量小,对胎儿无明显毒害作用,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与未服避孕药妇女之间无差异。 但避孕药,毕竟不是甜糖果,从优生的角度考虑,服短效避孕药的,应在停药一月后怀孕较好;服长效避孕药的,半年后怀孕较好。 现在世界上有一亿多女性,在整个生育期,服避孕药,主动避孕。 6 避孕药保护生育能力 徐芾副院长介绍,从某种程度上讲,避孕药还可能改善女性未来的生育能力,以及其它好处。 子宫肌瘤患者中不孕发生率约为22%~32%,大多数专家认为,肌瘤的发生,与体内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而口服避孕药后,血液中提高了孕激素的含量,孕激素抑制了雌激素的作用,减少了患子宫肌瘤的风险,进而减少了不孕的风险; 不育症的发生,还有盆腔炎症、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而避孕药对这些病的发生,都有所防止。 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与女性体内自然产生的激素成分非常类似,而且还最大程度地模拟正常月经周期,这样也就起到了调整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的作用。如果有人月经不正常,可得到有效改善。 避孕药能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平衡,可预防因雌激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疾患,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以延缓甚至防止妇女50岁以后开始的骨质损失。有人服了避服药后,感到皮肤光洁滋润、体态轻盈,这是体内激素水平平衡的结果。 7 孕激素、雌激素降低患癌风险 徐芾副院长介绍,避孕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功效,是防癌。 孕激素和雌激素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姐妹”。人体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雌激素过度分泌,而孕激素分泌相对不足,两者不平衡了,就给妇科癌症的发生,造成了机会,因为这类癌症的发生,和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 而服避孕药,给机体添补了足够量的孕激素,起到了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一份来自美国的分析资料显示,服用避孕药4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降低56%;服用8年降低67%;服用12年降低72%;一个发表在2006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几率达30%,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降低的百分率可升至50%。 相对高的雌激素水平,对癌症的抑制,也有作用。激素IGF-1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如果人体内IGF-1含量高,使细胞分裂得太快,失去控制,就可能会诱发癌症。而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够降低这种存在于血液中的激素IGF-1的含量。 在实验室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雌激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研究者们认为,避孕药物中的雌激素,可以通过减少胆酸,来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性。 8 “性待业期”已经延长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兰英波,曾在和与瑞典合作的“青苹果性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工作过。据她介绍,在美国,女孩子十四五岁后,母亲什么也不说,就会在餐桌上放上避孕药丸;在瑞典,中学生可以在卫生所领到这样的药丸,以及造型新颖的避孕套。 我们的父母寄希望道德教育,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主动避孕”成了教育的盲点。但是,你不谈,不等于孩子不想,不做。兰英波研究员说,每逢节假日之后,“青苹果”咨询中心的电话就会被打爆。有一年高考期间,兰英波还接待了一位被保送上大学的“好学生”的登门咨询。 现在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了,结婚的时间却推迟了,在这长长的“性待业”期里,她们如何自我保护,而不意外怀孕?“主动避孕”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