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第二十一节 泌尿外科病历(3)

时间:2006-06-21 15:59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荆州民/江陵客

  1992-3-16 交班记录

  患者男性,62岁,拟诊膀胱肿瘤入院第10天,入院来一般情况良好。据病史和检查,膀胱肿瘤诊断明确。其主要诊断依据有以下3点:①间歇性无痛性眼观血尿半月余;②尿查肿瘤细胞已3次,2次阳性;③膀胱镜检查;见左侧输尿管口上方约3cm处,有2.5×2.5×2.5cm菜花样新生物。排泄性尿路造影无异常情况。已决定3月18日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膀胱探查术,现准备工作完毕,家属谈话已进行。

  关于前列腺肥大和右侧附睾尾部结节的处理问题见术前小结记载。

荆州民/江陵客

  1992-3-16 接班记录

  1.病史及检查 患者出现间歇性无痛性眼观血尿半月,尿呈粉红色,内有血凝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发冷。既往有夜尿多,排尿费力1年,但无血尿情况。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左颌下扪及3个0.8×0.7×0.8cm的淋巴结,右侧附睾尾部可扪及大约1.5×1.2×1.5cm的结节 。肛门直肠指诊:前列腺约5×5.5cm大小,表面光滑无结节 ,中央沟变平,其他无异常发现。

  2.检验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胸透,肝、肾功能,排泄性尿路造影皆示正常。尿常规:红细胞30~50/HP,白细胞2~5/HP。晨尿查肿瘤细胞3次,2次阳性。心电图提示左心室略肥大,内科会诊意见:体格检查及心电图研究,认为患者心功能可耐受手术,术前无特殊处理,术中若出现特殊情况可及时联系。膀胱镜检查:见左侧输尿管口上方3cm处,有大约2.5×2.5×2.5cm的菜花样新生物。

  3.诊断依据

  (1)膀胱肿瘤 主要依据有以下4点:①间歇性无痛性眼观血尿;②尿内查到肿瘤细胞;③尿镜检红细胞30~50/HP;④膀胱镜检查时可见距左侧输尿管口上方3cm处有约2.5×2.5×2.5cm的菜花样新生物。

  (2)前列腺肥大 主要根据病史夜尿增多,排尿费力,肛门直肠指诊前列腺约5×5.5cm大小,中央沟变平,而明确诊断。

  (3)右侧附睾尾部结节 不能肯定诊断,但结节表面不光滑、高低不平,质硬、不活动、与附睾属尾部界限不清之特点,认为右侧附睾结核不能排除。

  (4)治疗方案 关于膀胱肿瘤已决定后天上午在硬膜处麻醉下行膀胱探查术。术中根据情况决定膀胱部分切除或单纯肿瘤电割术。至于前裂腺大及右侧附睾结节的处理意见,见术前小结记载。

黄照新/陈大音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1992-3-18 开始8:30 结束10::00

  术前诊断 膀胱乳头状廇(癌变)

  术后诊断 同上

  手术名称 膀胱肿瘤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

  手 术 者 闵允宜 薛国宝 黄照新

  麻    醉 持续硬膜外

  麻 醉 者 尤秀英

  手术经过 平卧位,用碘酊、乙醇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单。取脐下正切口长约12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灼止血后以无菌巾保护皮肤的切缘。切开腹白线,钝性牵开两则腹直肌和锥状肌,向上推开膀胱顶部的腹膜反褶,显露膀胱前壁。于前壁缝扎二针牵引线,用空针穿刺抽出尿液,证实为膀胱后,切开膀胱全层,吸净膀胱内尿液,扩大膀胱切口长约6cm,控查膀胱见左侧输尿管口上方3cm处有约2.5×2.5×2.5cm大小、菜花样肿瘤,蒂长0.5cm,前列腺中叶稍向膀胱内突出,其他均无异常。故决定行单纯肿瘤切除术。用福尔马林溶液涂擦肿瘤表面,以防止瘤细胞扩散,然后用组织钳提起肿瘤,距瘤体根部1.5cm处用电刀呈棱形切除肿瘤,深达肌层,切口用5-0号肠线连续缝合。

  检查膀胱内无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数量无误,膀胱内置F26号蕈状引流管一根,自切口正中引出体外。膀胱切口用0号肠线连续全层缝合,外层用丝线间断缝合。膀胱前间隙置硅胶负压吸引管1根,自切口下方引出体外,腹部切口用丝线按层次间断缝合至皮肤,手术终止。

  手术经过顺利,麻醉满意,手术进行时间90min,患者于10:10安返病房。切除的膀胱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闵允宜/黄照新

  1992-3-18 术后病程记录

  今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输尿管口上方,距管口3cm处有直径2.5cm球形菜花样肿瘤,蒂长0.5cm,距瘤蒂根部1.5cm切除肿瘤。术中顺利,麻醉满意。切除之肿瘤组织已送病理科。患者于10:10返回病房,血压16/10.7kPa(170/80mmHg)。病人情况良好。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引流液淡红。今日禁食,补液预订2500ml。

  术后近期注意事项。

  1.注意血压、脉搏变化,防止术后继发性出血;

  2.注意负压吸引球内液体量及色泽变化;

  3.确保造瘘管通畅,防止阻塞;

  4.若无特殊情况,在48~72h内拔除负压吸引管。

黄照新/陈大音

  1985-3-18

  术后8小时,面色红润,血压平衡,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尿色稍红,负压球内吸出血色液体80ml,切口无明显渗出物。因切口疼痛,于1:00肌注哌替啶(度冷丁)50ml,疼痛缓解。

  明日拟继续静脉补液2500ml,肌注庆大霉素80000U,安络血10mg,每日各2次,以便防治感染与出血。

黄照新/陈大音

  1985-4-3 出院记录

  患者62岁,因间歇性无痛性眼观血尿半月,拟诊膀胱乳头状瘤癌变,前列腺肥大及右侧附睾结核?于1992-3-6入院,1992-4-4出院,共住院28天,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好。

  1985年3月18日行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为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Ⅰ级)。

  术后情况 3天尿色转清,5天体温正常,7天拆线,切口愈合良好,15天拔除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目前一般情况良好,排尿通畅,瘘口已愈合。

  嘱咐 ①定期复查尿常规。②3个月后膀胱镜复查。③塞替派50mg加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每周1次;每次灌注之前查血白细胞计数,若<3×109/L,即停止灌注。③有关前列腺肥大及右侧附睾结节可门诊承受访观察,酌情处理。

黄照新/陈大音

(闵志廉 贺宗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