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合物主要是指分子中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也可看成是烃分子 表18-1 常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这类化合物范围广,种类繁多,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常见的比较简单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表18-1。 含氮杂环化合物、生物碱也是为数众多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将在第十九章中讨论。本章主要讨论胺、酰胺、氨基酸等。 第一节 胺类 胺类是比较重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例如苯胺是合成药物、染料等的重要原料;胆碱是调节脂肪代谢的物质,它的乙酰衍生物——乙酰胆碱是神经传导的递质;乙二胺是制造EDTA的原料等。 一、胺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一)胺的构造和分类 胺可以看作是氨(NH3)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NH2,R2NH或R3N,其中R代表脂肪烃基或芳香烃基,它们分别属于伯、仲和叔胺。 但要注意,这里的伯、仲、叔的含义与醇中的不同,它们分别是指氮原子上连有一个、两个或是三个烃基,而与连接氨基的碳是伯、仲还是叔碳原子没有关系。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却是伯胺。 季胺化合物可看作是铵盐(NH4+X-)或氧氧化铵(NH4OH)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它们分别称为季铵盐和季铵碱。 仲、叔胺或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烃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这里,应注意“氨”、“胺”及“铵”的含义。在表示基(如氨基、亚氨基等)时,用“氨”;表示NH3的烃基衍生物时,用“胺”;而铵盐或季铵类化合物则用“铵”。 胺也可以根据NH3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不同种类的烃基取代而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氨基与脂肪烃基相连的是脂肪胺,与芳香环直接相连的叫芳香胺。 R-NH2 Ar-NH2 脂肪胺 芳香胺 胺还可以根据分子中所含氨基数目的不同而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这种方法是按照分子中烃基的名称及数目叫做“某胺”。 当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的烃基不同时,则按次序规则列出,小者在前,“较优”者在后。 CH3-NH-C2H5 甲乙胺 若原子上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烃基时,则须表示出烃基的数目。
氮原子上同时连有芳香烃基和脂肪烃基的仲胺和叔胺的命名,则以芳香胺为母体,脂肪烃基作为芳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将名称和数目写在前面,并在基前冠以“N”字(每个“N”只能指示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表示这个脂肪烃基是连在氮原子上,而不是连在芳香环上。 2.系统命名法 烃基比较复杂的胺,以烃为母体,将氨基作为取代基命名。 季铵化合物的命名与无机铵的命名相似。 二、胺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胺与氨的性质很相似。低级脂肪胺是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难闻的臭味。高级胺为固体。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具有特殊气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香胺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苯胺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联苯胺等有致癌作用。因此,在处理这些化合物时应加以注意。 同氨一样,胺是极性化合物。除叔胺外,都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胺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类高,但比相对 分子质量相近的醇或羧酸的沸点低。叔胺氮原子上无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比其异构体的伯、仲胺低。 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此低级的胺 易溶于水。胺的溶解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从6个碳原子的胺开始就难溶于水。一般胺能溶于醚、醇、苯等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胺的碱性和成盐反应 胺中的氮原子和氨中一样,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因此胺具有碱性。 胺的碱性以碱式离解常数Kb或其负对数pKb值表示。Kb值愈大或pKb值愈小则碱性愈强;Kb值愈小或pKb值愈大则碱性愈弱。胺的碱性也可用其共轭酸铵离子的离解常数Ka或pKa来表示。Ka值愈小或pKa值愈大,则胺的碱性愈强。 在水溶液中,脂肪胺一般以仲胺的碱性最强。但是,无论伯、仲或叔胺,其碱性都比氨强。芳香胺的碱性则比氨弱。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苯胺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1)脂肪胺的碱性 影响脂肪胺碱性的因素有三个。①诱导效应——胺分子中与氮原子相连的烷基具有斥电子诱导效应(+I,,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从而增强了对质子的吸引能力,而生成的铵离子也因正电荷得到分散而比较稳定。因此,氮上烷基数增多,碱性要增强。②水化作用——在水溶液中,胺的碱性还决定于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铵离子水化的难易。氮原子上所连的氢愈多,则与水形成氢键的机会就愈多,水化程度亦愈大,铵离子就更稳定,胺的碱性也就增强。③位阻效应——胺分子中的烷基愈多、愈大,则占据空间的位置就愈大,使质子不易靠近氮原子,因而胺的碱性就降低。 因此,脂肪伯、仲、叔胺碱性的强弱是上述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2)芳香胺的碱性 芳香胺的碱性比脂肪胺弱得多。例如苯胺的pKb=9.40,这是因为苯胺中氮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的π电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的共轭体系而变得稳定,氮原子上的电子云部分地转向苯环,因此氮原子与质子的结合能力降低,故苯胺的碱性比氨弱得多。 芳香胺氮原子上所连的苯环愈多,共轭程度愈大,碱性也就愈弱。所以,苯胺、二苯胺、三苯胺的碱性强弱次序是: 苯胺>二苯胺>三苯胺 胺能与许多酸作用生成盐。例如: 铵盐的命名与无机铵盐相似,也可直接叫做“某胺某酸盐”或“某酸某胺”。铵盐多为结晶形固体,易溶于水。胺的成盐性质在医学上有实用价值。有些胺类药物在制成盐后,不但水溶性增加,而且比较稳定。例如,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在水中溶解度小且不稳定,常将其制成盐酸盐。 胺类是一类弱碱,它们的盐与强碱(如NaOH)作用时,能使胺游离出这来。说明强碱接受质子的能力比胺强。例如: 利用胺的碱性及胺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分离和提纯胺。例如,在含有杂质的胺(液体或固体)中加入无机强酸溶液使其呈强酸性,则胺就转变为铵盐溶解,这样就有可能与不溶的杂质分离。将铵盐的水溶液分离出来,再加以碱化,使游离胺析出。然后过滤或用水蒸气蒸馏,则可得纯净的胺。 季铵盐是有机化合物中的强碱。它们在固态时即是离子状态,例如(CH3)4N+O-H易溶于水,其碱性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相当。 季铵盐和铵盐不同,前者是强碱的盐,与氢氧化钠等不发生反应。卤化季铵盐的水溶液用氧化银处理时则生成季铵碱。 2.酯化反应 伯、仲胺都能与酰化剂(如乙酰氯、乙酸酐)作用,氨基上的氧原子被酰基取代,生成酰胺,这种反应叫做胺的酰化。叔胺因氮上没有氢,故不发生酰化反应。 酰胺是晶形很好的固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利用酰化反应可以鉴定伯胺和仲胺。叔胺不起酰化反应,故此性质可用来区别叔胺,并可以从伯、仲、叔胺的混合物中把叔胺分离出来。此外,酰胺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可水解游离出原来的胺。由于氨基活泼,且易被氧化,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可以用酰化的方法来保护芳胺的氨基。例如: 3.与亚硝酸反应 伯、仲、叔胺与亚硝酸反应时,产物各不相同,借此可区别三种胺。 由于亚硝酸(HNO2)是一种很不稳定的酸,所以通常用亚硝酸钠和强酸作用产生。 NaNO2+HCl →HNO2+NaCl (1)伯胺与亚硝酸反应脂肪伯胺与亚硝酸反应,放出氮气,并生成醇、烯烃等的混合物。其反应式可简单地用下式表示: R-NH2+HONO→ROH+N2↑+H2O CH3-NH2+HONO→CH3OH+N2↑+H2O 由于此反应能定量地放出氮气,故可用于伯胺及氨基化合物的分析。 芳香族伯胺与脂肪伯胺不同,在低温和强酸存在下,与亚硝酸作用则生成芳香族重氮盐,这个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例如: 芳香重氮盐比脂肪重氮盐稳定,如在5℃以下,氯化重氮苯在水溶液中不会分解但温度升高,使分解放出氮气,同时生成酚类化合物。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