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院士

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吴征镒院士迎来90寿辰

时间:2006-07-15 22:55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 219次
  “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昨晚8时许,为祝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蜚声国际的植物学集大成者吴征镒90寿辰而举行的庆祝会在昆明饭店举行,听力和语言已经不太灵敏的吴老端坐于主位,微笑地看着满堂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科学界名人——他身边的大屏幕上一直闪现着开头这句话,这是他送给学生的一句教诲,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写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发来贺信,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副省长高峰在庆祝会上向吴老表示了祝贺,并感谢他长期以来对云南作出的贡献。

  在致辞中,丹增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祝吴老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对吴老取得的巨大科研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对他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作的重大贡献表示诚挚感谢,对他治学严谨、襟怀坦荡、诲人不倦、耕耘不息的人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丹增向中科院多年来对云南的支持和帮助,对各位专家给予云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吴征镒院士随后对各位领导和朋友进行答谢,并谦虚地将自己的成就称为“攀登巨人肩膀”、“供后来人作踏脚石”,他也将自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格言转送给了在场的后辈科学家们。

  很多国内外赫赫有名的院士、专家前来为吴老祝寿,他们中有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Peter  Raven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Dilcher、日本植物学学会前主席Kunio  Iwatsuki教授、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钦定主任Stephen  Blackmore教授、英国雷丁大学Vernon  Heywood教授、德国汉堡大学Klaus  Kubitzki教授、昆明物理所苏君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康乐、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等。



  吴征镒院士小传

  “出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这是吴征镒院士对自己生平的简要介绍,回顾起70多年治学、研究的经历,吴老认为自己经历了“立志立题、殚精竭虑、上下求索”3个阶段,而他的治学品质和提携后进的作风也都为人所称道。



  10年积累3万张卡片

  吴征镒1916年6月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从小在扬州长大。1933年至1937年,他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同时开始进行野外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七七事变”后,吴征镒随清华、北大和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徒步从长沙迁来昆明,任助教并从事植物学调查研究。

  “他积累了3万余张卡片,诚恳踏实地打下了深厚的科学基础。”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这样评价吴老早年的治学精神。



  植物研究集大成

  解放初期,吴征镒参加了橡胶宜林地调查,赴云南、海南等地调查种植橡胶的可行性。自此,云南、海南开始重点垦植橡胶林,开创了我国的橡胶种植业。1956年,吴征镒率先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促进了我国特别是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

  吴征镒从事植物科学研究60多年,成为当今中国植物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敏锐接受新思想

  如今,已90岁高寿的吴征镒每天仍要工作两个多小时,他关于植物地理的论著已经进入最后的整合阶段,这部长达百万字的著作将成为他第四部最重要的科研论著。

  吴老的学生们也对他的谦虚谨慎、诲人不倦的师德非常钦佩,认为他从来不以权威来限制晚辈学者的观点,反而竭尽全力培养和提携他们。如今,他的很多弟子都已经成为我国植物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