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起,周宏灏教授率先围绕药物反应种族差异、个体差异及其遗传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985-1991年,他在美国范得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以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模型和方法科学地证实了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进而从药物代谢酶和受体基因多态性深入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遗传本质和分子机制,在国际同行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研究论文因此而获得了美国Henry Christian奖,被誉为开创性的里程碑工作。1991年回国后,他继续深化这一研究,连续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三项美国医学基金项目,创建了我国迄今唯一的遗传药理学研究所,编写了3部中、英文《遗传药理学》著作与教材,在国内首次为研究生开设了遗传药理学课程,成为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2005年,周宏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三十年代的长沙妙高峰一带有一所著名学校——华中高级艺术学校,学校的校长周磊村就是周宏灏院士的父亲。周磊村出生在一个制帽工人家庭,其叔父周庄是前清举人,曾在广东清政府任要职,民国时期又在江西当过县长。周庄博古通今,家教甚严,周磊村受其影响很大,并在他的资助下,少年时期就读于国画大师刘海粟任校长的上海美专。求学期间,他潜心学习,忧国忧民,五卅运动中,他还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国画画家,擅长画竹。周磊村回到长沙后在华中高级艺术学校任校长十七年,亲授美术和文艺等课程,这所学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湖南省美协主席陈白一、著名书法雕刻家李立等一批名家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周磊村一生为人正直,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办实事,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打长沙,华中高级艺术学校也在劫难逃,周磊村带领他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将学校迁至湘潭,几经周折和磨难,周磊村始终坚持把学校办下来。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周家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因排行第四,乳名四毛,取名宏灏,希望他立志成才,造就一番宏伟事业。 父亲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勤奋、执着的信念熏陶了他,使他自小就养成了一种自主、独立、大胆探索的性格,小学、中学、大学,他都能顺利地走过来。凭借他的天资(周院士自诩为“小聪明”),曾经演绎过许多“出奇制胜”的故事。一次初中物理考试,老师出的题目全部是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全班同学只有周宏灏一人及格并且得了最高分98分,老师还给他嘉奖两分,在试卷上特别写上三个“好”字。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周宏灏并不以聪明自居,而是脚踏实地努力着,从不懈怠。在他看来,勤奋是成事之本,只要认准了的事,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1962年,周宏灏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广州军区的一家空军医院,在那里一干就是七年。文革期间,军队支左,周宏灏凭着他一副好嗓子,担任了空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就这样,上班的时候为患者看病,下了班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学校、工厂和农村宣传演出。1969年,周宏灏申请复员,来到了长沙一家工厂,当上了一名保健医生,很快,他的医术在当地家喻户晓,工厂还特地修建了一栋两层新楼,改善了他的工作条件。 在那个谁都不读书的年代,周宏灏坚信读书能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认定英语这门国际语言迟早一天会派上用场。“我要学英语!我要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储备!”一个坚定的信念时时撞击他心底。于是他上图书馆借了大量的英文医疗文献,凭着字典,艰难地一字一句地翻译、阅读。因为大学期间学的是俄语,只在初中时学了一点英语,此时的他,英语几乎空白,他决定自学。他找到当时政工组的一名负责人,要求批准他收听“美国之音”学英语,此人一听大吃一惊,因为在当时收听“美国之音”是不允许的,是要被扣上“反革命”、“通敌”之类帽子的。周宏灏向负责人说明了他只是学“英语900句”,不涉及政治,也保证绝不扩散其中的内容,哪怕是生活内容,须知,在那个年代,这些也会被冠以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罪名。凭着对周宏灏为人的了解,负责人称“这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好办法”,巧妙地默许了他的要求。 从此,广播就是他的老师,周宏灏每天定时打开收音机,未曾停止过一天学习。他的英文水平也快速提高,这使得他后来在香港、美国进修和工作期间,以致后来的国际学术交流,没有语言交流障碍。 周宏灏为人正派,做事清廉,在湘雅传为美谈。1991年,他担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有人建议他在学校给自己女儿安排一份工作,他断然拒绝。一些亲朋好友想通过他的关系做些药品生意,他也一一谢绝。他曾负责湘雅学术中心大楼的建设,凡是亲友找他要项目,他坚决不答应。审计人员在审计他主管的校办产业时,发现他竟然没有用过属下公司和企业一分钱,没拿过一元钱奖金,没用过一次汽车。就连在他出差期间,他担任董事长的湘雅集团为他交了30多元的电话费,他都嘱咐家人把钱退回了集团公司。他说:“我只有秉公办事,坚持原则,才能对得起我这份职责,也才做得起人”。 在国内建一所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药理研究机构 在国际上,临床药理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而我国正式起步是在1978年,几乎比国际上晚了20年。1982年,国家卫生部在湖南医学院设立了第一个国家临床药理培训中心,周宏灏在这个中心工作,并组织了全国临床药理培训班,参加了由Roche公司开展的临床试验。周宏灏对这门新兴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定,机遇来了,他要牢牢把握!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