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后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常因外耳道烧伤、炎症、肿瘤、外伤及手术等引起。其程度轻重不等,有时导致传音性聋。严重时可发生外耳道胆脂瘤,压迫甚至破坏鼓膜、中耳及乳突骨质,并可继发感染出现耳聋,耳鸣、耳痛及流脓。 [症状体症] 1.听力减退。或伴有耳鸣、耳痛、流脓。 2.耳道有瘢痕组织增生。 3.听力检查为传音性耳聋。 [诊断依据] 1.有外耳道炎、烧伤、肿瘤、创伤及手术史,有耳聋,或伴有耳鸣,耳痛、耳流脓症。 2.外耳道有瘢痕组织增生等堵塞。 3.纯音测听为传音性聋。 4.乳突X线片可见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等。 [治疗原则] 1.外耳道成形术。 2.有外耳道骨性狭窄或外耳道、鼓室胆脂瘤者宜行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 [疗效评价] 治愈:外耳道狭窄及闭锁纠正,伤口愈合,听力改善。 [专家提示] 本病重在预防。凡外耳道发炎或损伤等,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要乱投药,特别是免撒含腐蚀性药粉,并耐心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以免造成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