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院士

兜售院士风波未了 2万元买贵族爵位骗局曝光

时间:2006-03-03 09:01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366次
科技时代_兜售院士风波未了 2万元买贵族爵位骗局曝光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兜售院士调查。漫画/冷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兜售院士风波未了 2万元买贵族爵位骗局曝光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网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兜售院士风波未了2万元买贵族爵位骗局曝光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的机构正在以2万元兜售“爵位”。

  在本报将“中国管理科学院涉嫌3万元兜售院士”列为“2005十大科技骗局”之后,“兜售”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有知情人向本报披露,一家名为“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的机构正在以2万元兜售“爵位”。事情真相如何,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讲述

  涉嫌批发“院士”3000元能随便买

  获得“香港国际

皇家社会科学院”“终身贵族爵位”、“院士”的都是哪些人,这些人又有哪些杰出贡献?

  记者浏览了“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网站,在“专家学者”栏目里,记者看到,多达数页的简介照片中,几乎人人都戴着“博士帽”,其中不乏大学教授、医生、企业家,而更多的是乡镇乃至村一级的干部。热心当红娘的一家家政公司的刘幕玲经理没有从事科学研究,只是立志要促成6000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她也有着“院士”头衔。村支书陈水耀担任着一家建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戴上了“博士帽”,荣任了“院士”。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作为早已被科学界判了“死刑”的“永动机”的执着“发烧友”,西安的卢兆平也曾经受邀参评该院“院士”。他向记者透露,今年1月份,他收到了“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寄给他的邀请函。“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北京代表处的李彤给我发了资料,我说自己有经济困难, 今年1月5日下午, 李彤电话里又告诉我, 她的领导对我很重视,所以赞助费对我优待,缴纳3000元即可给我办理“院士”头衔。只是我没钱交经费,所以目前被授予院士的事情还杳无音讯”。卢兆平这样告诉记者。记者随后了解到,卢兆平所提到的“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北京代表处”就是北京陆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

  记者暗访

  小学4年级学历能当“院士”“入门费”可讨价还价

  2月23日,为了解“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兜售“院士”头衔、颁发“终身贵族”证书的内幕,记者进行了暗访。

  在联系上北京的办事委托机构———北京陆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后,接待记者的是一位自称张伟的主管。

  起初,张伟反复、谨慎地盘问记者的身份。记者假说要为自己的父亲申请“院士”头衔。询问需要什么条件。

  张伟声称:“只要中级职称以上,有突出业绩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可以申请。我们要审核一下申报人的资料,然后发到香港,由香港方面组织专家,给出评审结果。

  记者:如果没有职称、也没发表过文章怎么办?

  张伟:我们有一套特殊的评判标准。有一位山东的先生学历只有小学4年级,不过他在书画方面挺有才能的,通过我们的评审,最后就被授予了“院士”。我是第一道把关的,我可以帮你父亲多推荐一下。

  记者:要交经费吗?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太好。

  张伟:这不是问题,经费问题还是可以商量的。

  记者表示想去北京陆港英才文化交流中心实地看看时,张伟以“路远”等理由拒绝,他向记者承诺只要资料传到后,三天后就有回音。

  记者核查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根本没注册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存在吗?它是否具备颁授院士、博士、终身爵位的资格?

  2月23日,记者向香港教育统筹署进行了查询。香港教育统筹署的答复很明确:“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根本没在那里注册或临时注册,香港教育统筹署对“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一无所知。

  同一天,记者联系了英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知道“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和香港皇室文化研究会,更没有与其有过接触。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终身贵族爵位”的授予必定由英国女王本人或女王委托的其他王室成员授勋,决不会授权给社会性的其他机构来操作。

  记者手记

  投机心理滋生买卖“院士”生意

  “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以后可能还要出现其他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科学院,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院士”、“终身贵族爵位”有着无限诱惑力,但只要留心想想,就不难发现其中漏出的“马脚”,而对于知假买假者来说,“院士”、“终身贵族爵位”就不是桂冠,而是一件“皇帝的新装”。

  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士指出:之所以有些人对“院士”、“终身贵族爵位”这些头衔趋之若骛,还是“官本位”、投机心理在作怂。

  要让买卖假“院士”、假“终身贵族爵位”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要依赖诚信体系在社会中的建立,说谎者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说,由学术机构自己建立“灰名单”。学者一旦有违背学术规范的事情发生,就会立刻被记入名单中,并受到社会诚信体系的惩罚。那么,说谎者在几年之内不能申请研究资金或必须离开自己任职的机构。但在目前的体制下,这种惩戒难以在国内学术界实现。

  事件回放

  “喜”从天降:社区医生竟然荣获“院士”

  “院士”“终身贵族爵位”这两个耀眼的光环同时落在一个人头上是什么感觉?惊喜、骄傲,还是晕眩!可当这两个光环降临在湖北宜昌市的蒋地厚医生头上时,他没有狂喜,在受宠若惊后,更大的疑虑在心头升起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