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年,安徽出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该病可通过蜱虫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会产生并发症,最后死亡。 卫生部于2008年2月已制定了“无形体病的预防指南”,各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识别能力,规范治疗行为。 中国疾控部门已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所大学合作,研究该病的病原体,但至今未将其分离出。 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召开了一场新闻通气会,当地疾控专家告诉媒体,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 这是从2007年,当地发现第一起疑似病例后,官方第一次就该病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夏天,在国家疾控中心的指导下,信阳对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医生,集体进行了防治无形体病的培训。 更多的民众,直到今年夏天,地方出现死亡病例后,才开始对无形体病有所了解。(黄玉浩)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