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院士

樊代明院士: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

时间:2011-04-10 00:00来源:江苏省科协 作者: 点击: 80次
  3月31日下午,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异常热烈。由江苏省科协、江苏科技报社、江苏广电总台共同举办的系列高端科技报告会在这里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作了题为《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的高端科技报告。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耀新主持报告会,省科协副主席阮仁良出席,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的400多名听众聆听了报告。



  中西方生命科学三千年



  樊代明院士以人类起源为开端,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和关键成果为线索,用通俗而深刻、幽默且富于哲理的演讲,介绍了生命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樊代明院士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文字记载的医学史达三千年,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可演绎为四个历史阶段。他说,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3世纪,国外医学史应铭记3个研究团队,即泰勒斯及其团队、亚里士多德及其团队、盖伦及其团队。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科学和哲学之祖”,开创了物质的构成研究。在这期间,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遗传学的伟大贡献,盖伦的思想则统治医学界1千年。而在中国,也应该铭记3本书,即《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3个人,即张仲景、扁鹊、华佗。这3本书和3个人,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临床与药学的框架与基石。



  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是国外医学史上黑暗、退缩的一千年,却是中医药学大踏步跨进,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杰出贡献的时期。樊代明院士认为,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宗教崛起、神学流行,科学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生命科学发展几乎停滞。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医学蓬勃发展,出现了王叔和、孙思邈、陶弘景三位代表人物,对《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脉经》、《千金方》和《新修本草》三部传世之作,中国医学进入鼎盛期。



  从13世纪到16世纪的300年,西方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出现了众多科学家,大大推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如,达·芬奇、维萨里奠定了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之门。而此时的中国,重文轻术,科学受到轻视,虽然出现了像李时珍这样的一代医圣,但医学发展却进入停滞期。



  到了16世纪至今的400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崛起,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物种起源学说”的出现,从科学上揭示了生命的本源,彻底解除了神学对医学的束缚;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把人类从宏观带入微观世界,生命科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人类进入细胞、分子时代,对生命微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中医发展进入迷茫期、萎缩期,中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正确看待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针对近些年来社会上刮起的否定中医药学之风,樊代明院士指出,西医的优势在于工业革命后得到了现代科学的支持,中医的问题在于没有与现代科学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古朴的经验状态。但是,中医药学的很多经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反复实践证明的,是一种复杂性系统科学。西医与中医的评价体系不同,我们不能因为无法用西医的理论解释中医,就简单粗暴地否定中医,这就好比不能用乒乓球的规则去规定和检验长跑运动员一样。



  樊代明院士介绍说,历史上较大的否定中医风潮一共出现过3次,一次是出现在1860年鸦片战争前后。那个时候,面对欧美资本主义的强势入侵,昔日的天朝大国迅速衰落,于是,许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上“西化”之路,对中医也采取了批判与厌弃态度。好在那次否定传统中医的也是中医,新中医起来后,对传统中医的《黄帝内经》进行了修正,修改了其内的明显错误,反而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否定中医药学的风潮出现在民国期间,最著名的是发生在1929年的  “废止中医案”事件,即听任年老中医老死,不准办学而使中医界后继无人,让中医自然消亡。原来,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中医界,为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西医界抵制而流产,从而导致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随后,中医界对西医界的攻击难以冷静与客观,西医界激进人士对中医界的批评更近乎苛刻,双方讥讽与谩骂之言日趋激烈。虽然最终中医界在这场废止中医案中取得了胜利,但为了谋求自身生存,中医不得不接受中医科学化主张,开始对其理论进行革新和改良,自觉进行中医科学化尝试。但因中西医学分属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医并没有真正走上科学化道路。



  近几年出现的否定中医风潮是第三次。樊代明院士说,中医药有几千年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有效医方有很多,在我国卫生保健方面作用巨大。即使现在西医已占据医学的主导地位,中医仍然在很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他说,西医强调微观和局部,中医药学强调宏观和整体。中医药是不会被取代和废除的,医学的发展模式势必从微观研究过渡到宏观研究。



  倡导用哲学思维研究科学



  在谈到自己对三千年生命科学史的体会时,樊代明院士说:“我们应当珍惜当前的大好环境,不仅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研究科学,还要能够从微观回到宏观,全盘综合考虑生命科学。”他说,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研究生命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方法学,比科学更具高度和广度。



  樊代明院士还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分析哲学为什么比科学更具高度。他说,l+1=2,这是科学,是人为规定的。而1+l=结果就是哲学,那怕这个“结果”是0。就像两个人吵架,等于0就是不吵了,这个结果不是很好吗?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用线性思维考虑所有事情。



  用哲学思维研究科学,还反映在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上。樊代明院士说,分析人类的发展进化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生命进化现象:病毒一来,几乎所有人都感染了病毒,发病的人死了,不发病的人得以生存繁衍,进化成为对此病免疫的人类。沿着这样的思维,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去研究那些感染了肝炎病毒却不发病的人。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再用到肝炎患者身上,也许更能解决问题。



  有人曾提出一个科学假设,说蜘蛛的耳朵长在蜘蛛腿上。试验是这样的:抓个蜘蛛放在桌子上,大吼一声,蜘蛛跑了,然后把它的腿剪掉,大吼一声,蜘蛛不跑了。于是得出结论——蜘蛛的耳朵长在腿上。对此,樊代明院士批评说,这不是科学,是偏执造成的笑话。



  樊代明院士的报告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既有纵观历史的厚度,又有哲学思考的深度,还不时穿插着他充满智慧的解释与调侃。樊代明院士在谈到麻醉学的“醉”字时说,最早用于手术麻醉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比西方早800多年。从醉的形体结构“酉”和“卒”上,可以想象在没有麻沸散之前,人们做手术是一斤白酒,病人一半,医生一半,并且再找个帮手“卒”要按住病人才能手术。樊代明院士还对“胆”、“肝”、“胰”等汉字从人体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诠释,让大家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些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