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刘义飞博士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遗传基因交流模式为典型的沿长江单向、线性基因流,这对正确制定疏花水柏枝的物种保护和自然回归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刘义飞博士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标记等方法,对覆盖整个疏花水柏枝野生生长环境的自然居群和部分植物园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系统的居群遗传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具有较高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其自然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模式为典型的沿长江单向、线性基因流,其中顺水传播起主导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通过对三峡库区疏花水柏枝植物的个例研究,整合包括遗传学、生理生态学等在内的多种科学方法,探索出一条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中科院武汉植物所蔡小丽介绍说,疏花水柏枝主要分布于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区域,有"植物大熊猫"之称。随着三峡蓄水水位逐渐抬升,其野生生长环境被淹没于三峡水库之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保护专家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已将三峡库区消涨带疏花水柏枝等主要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抢救性迁地保护,开辟专类园,通过模拟三峡库区消涨带的生态环境,进行疏花水柏枝的生存、繁殖研究。 日前,刘义飞博士还在国际植物学权威杂志《美国植物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在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居群遗传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