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疗相关

基因治疗可延缓小鸡遗传性失明发作(图)

时间:2006-05-29 09:16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302次
  经过对小鸡进行的一项研究后,美国科学家称,终有一天基因治疗能够预防一种遗传性儿童失明。研究人员说,这种基因治疗方法延缓了小鸡失明的时间,或许将来它也会保护儿童,避免一种被称为“莱伯氏先天性黑矇”(LCA)的遗传疾病发作。

  通常患有莱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的小鸡,从出生第一天起就无法看见任何东西。然而,通过对孵化期的鸡卵进行基因治疗后,小鸡出生后拥有视力的比例达到了6/7。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Susan Semple-Rowland带领工作小组进行了这项研究。

  Semple-Rowland和其他研究人员着重对GUCY2D基因发生的变异进行研究,GUCY2D基因变异导致了LCA1型眼疾发生,这是LCA最常见的类型,病例比例大约为20%以上。

  如果一个人携带了两个GUCY2D基因,他的眼睛后方的细胞就不能够正确地对光线作出反应,因此无法将正确的视觉信号传给大脑。通常GUCY2D基因发生变异的人在幼年时期就会失明。

  Semple-Rowland说,研究LCA1眼疾的最佳动物模型是小鸡,并且它的GUCY2D变异基因是通过遗传天然获得的。这些小鸡天生失明。研究小组将一种病毒的基因改造为携带机能完全的GUCY2D基因,然后将这些特别设计的病毒注射到GUCY2D基因发生变异的鸡卵中。小鸡出生之后,研究人员将它们放入内壁涂有垂直黑白线条的旋转圆桶中,当圆桶旋转时,视力正常的小鸡就会头随着一个特殊的条纹转动。圆桶的转速改变时,小鸡转头频率也随之变化。在实验中有7只经过基因治疗的小鸡,其中6只看起来有视力机能,并且头部运动能够根据圆桶转速变化而改变。未经过基因治疗的三只小鸡都没有表现出同样的视力机能。研究人员对接受基因治疗的小鸡进行进一步电子测量,发现它们眼睛后部的细胞对光的反应度达到了正常小鸡的10%。而未经基因治疗的小鸡却对光线产生不出任何电子反应信号。

  Semple-Rowland推测,如果这项治疗适用于人类,那么可以对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治疗。但并不鼓励对胎儿进行治疗。然而,基因治疗存在广泛争议,而且它对人类产生的副作用还处于相对不可预测状态。用来治疗小鸡的转基因病毒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此外,这种基因治疗的疗效并不持久,小鸡出生四个月后丧失了一部分视力功能。研究人员说,这有可能是因为注射的病毒量不够多,因此相对来说只有小部分光敏细胞得到了治疗。研究人员已将研究报告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