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6日 美国《科学》周刊312卷 第5777期 提要
HIV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从喀麦隆森林地被黑猩猩排泄物中搜集到的遗传证据证实了HIV-1 病毒株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种群。在此之前,与HIV的关系很近的另一种免疫缺陷病毒SIV只是在圈养黑猩猩中发现过,但是研究人员一直怀疑HIV是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种群的。一组来自美国、喀麦隆、以及欧洲的研究人员在喀麦隆南部的一个黑猩猩亚种Pan troglogdytes troglodytes的排泄物中检测到SIV抗体,并发现病毒感染率在某些黑猩猩社区中高达35%。进一步的遗传分析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了作为大流行与非流行的HIV-1毒株起源的不同社区。
科学特快报告:Chimpanzee Reservoirs of Pandemic and Nonpandemic HIV-1, Brandon F. Keele, et al.
过度捕捞是对海草丛的最大威胁
美国加州南部的沿海生态系统,比如海草丛,正在受到污染排放和过渡捕捞的威胁,新研究提出,过度捕捞生态系统的危害更大。这可能意味着旨在"自上而下影响的的保护措施--比如限制捕鱼-对沿海生态系统,尤其是海草丛的作用比以前认为的更重要",Benjamin Halpern和同事说。Halpern 和同事跟踪了46种加州海洋物种好几年,用的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大螯虾和Kellet's蛾螺等关键捕猎者的消失,比化肥污染给沿岸海水造成的富养,对海草丛动物种类的影响高7到10倍。
报告:Strong Top-Down Control in Southern California Kelp Forest Ecosystems, Benjamin S. Halpern, Karl Cottenie, and Bernardo R. Broitman
隐形披风的科学
谁不曾设想有了哈利?波特的隐形披风生活将会多么简单呢?不过也许并不需要去霍格华兹魔法与巫术学校就可以学如何制作隐形披风,至少在理论上。两项英国的研究为隐形设备如何工作提供了假说性解释。这个招数是引导光波(或其它类型的电磁波)绕过一个物体时使其好像完全没有被物体散射似的。什么材料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文章作者John Pendry和同事以及Ulf Leonhardt提出用超颖物质 (metamaterials),这是一种粒子复合材料,其电磁性质由材料的形状(比如它们的纳米结构)决定,而不是尤其化学性质决定。这种材料的性质能够被调节,当用该材料制造的披风碰到电磁波时,披风能够既不产生反射也不形成影子。
科学特快报告:Controll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J. B. Pendry, D. Schurig, and D. R. Smith
科学特快报告:Optical Conformal Mapping, Ulf Leonhardt
喷流向极地移动
被称为"喷流"的大气层中的快速风流既推动气象模式的变化也推进飞机飞行,本期一篇"简报"提出喷流似乎在向极地移动。Qiang Fu和同事说,判断全球变暖是否是这个趋势的原因还为时过早,但是这个变化仍可能带来社会影响,因为与喷流相对应的地面干燥带也许也在移动。文章作者分析了大气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从1979到2005年的测量结果。他们发现对流层在两个半球都变暖了,而平流层在中纬度附近相当于其它纬度变冷了。基于这些观察,文章作者估计两个半球的喷流分别在这26年中向极地移动了大约1纬度。
简报:Enhanced Mid-Latitude Tropospheric Warming in Satellite Measurements, Qiang Fu, Celeste M. Johanson, John M. Wallace, and Thomas Reichler
用纳米管挤压固体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说,电子辐射能把一个装满比如钴这样的硬材料的纳米管变成一个将钴向牙膏那样从管中挤出来的高压腔。Litao Sun和同事发现,辐射在纳米管壁中制造缺陷,导致纳米管因需要容纳缺陷而收缩。只比地球中心处的压力低一个数量级的极高压力在收缩的纳米管中积累,由此产生的力量能使管中的任何固体变形、被压出、以及破碎。Sun和同事说,挤压纳米管也许有朝一日能在纳米工程或用来研究高压下材料性能的微小试验腔中被用作挤压器。Zhongwu Wang和Yusheng Zhao在一篇相关的研究评述中讨论了这些结果。
报告:Carbon Nanotubes as High-Pressure Cylinders and Nanoextruders, L. Sun, et al.
研究评述:High-Pressure Microscopy, Zhongwu Wang and Yusheng Zhao
专题部分:癌症的个体化治疗
癌症治疗的进展到底如何?一方面,近50年来癌症的死亡率基本没有变化;另一方面,有导向的癌症疗法、肿瘤生物标记、以及基因组医学等正在从天花乱坠的宣传变成临床现实。随着对肿瘤基因基础了解的进展,出现了有希望的新疗法,也带来了对未来癌症治疗模式的讨论,是否应该按个体患者的分子特征来指导治疗。本期专题部分讨论了这个新模式以及癌症治疗研究方面的新课题。
专题介绍:Celebrating a Glass Half-Full, Paula A. Kiberstis and John Tr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