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遗传发育

剖析所谓“转基因安全事例”的科学性

时间:2013-01-07 10:57来源:人民网   作者:未知 点击: 256次

在生物技术育种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开发表了数以千计的关于转基因的科学研究论文和报道,其中有十个所谓的“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常常被人利用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佐证,其中包括2012年9月又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法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为了看清楚这些事例是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公众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依据发生的先后顺序列出了这十个事例,也尽可能找全了这些事件的原始出处和权威机构对这些事件的最终论断,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剖析,这些所谓的“转基因事例”都是缺乏科学依据。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1994年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

 

  发端:科研论文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中编码2S albumin蛋白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提高了转基因大豆中的含硫氨基酸(发表于《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细胞生物化学杂志),1-1.Systems for Gene Transfer to Crops.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

 

  该公司对该转基因大豆进行食用安全评价时,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2.Identification of a Brazil-nut Allergen in Transgenic Soybea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先锋种子公司立即终止了这项研究计划。

 

  但此事后来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一个主要事例。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开发之前,必须按照法规的要求开展食用安全性评价并得到食用安全的结论,才有可能获准商业化。

 

  实际上“巴西坚果事件”是研发单位在开展安全评价时发现过敏及时停止的转基因案例,这种转基因大豆也根本没有上市。恰恰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1998年普斯泰(Pusztai)土豆事件

 

  发端:电视台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1998年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发表讲话,说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1999年5月的评审报告”Review of data on possible toxicity of GM potatoes”,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失误和缺陷,主要包含六个方面: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试验用的大鼠仅仅食用富含淀粉的转基因马铃薯,未补充其它蛋白质以防止饥饿是不适当的;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太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按照该类试验的惯例进行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恰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通俗地讲,该试验设计不科学,试验的过程错误百出,试验的结果无法重复,也不能再现,因此结果和相应的结论根本不可信。

 

  普斯泰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1999年美国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

 

  发端:科研论文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3-1.Transgenic pollen harms monarch larvae。Nature 1999,5,20,399:214-215.称:其用拌有转Bt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Nontarget Effects of Bt Corn Pollen on the Monarch Butterfly”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洛希教授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田间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

 

  2001年10月洛希教授研究组又在PNAS杂志发表文章称:帝王蝶幼虫经转Bt基因抗虫玉米Bt11 和 Mon810花粉饲喂14到22天对其存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2.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ry1Ab-expressing corn

 

  pollen on monarch butterfly larvae in field studies。PNAS,vol. 98 (21):11931–11936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01年墨西哥玉米事件

 

  发端:科研论文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

 

  4-1.Transgenic DNA introgressed into traditionalmaize landraces in Oaxaca, Mexico. Nature 414, 541-543 (29 November 2001)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该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文章中所指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

 

  《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两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4-2.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arising): Suspect evidence of transgenic contamination. Nature 416, 600-601 (11 April 2002)

 

  4-3.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arising): Maize transgene results in Mexico are artefacts. Nature 416, 601-602 (11 April 2002)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03年中国Bt抗虫棉事件

 

  发端:报刊文章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2003年6月3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综合报告”,6月4日《China Daily》上发表了题为"GM Cotton Damage Environment"的文章(China Daily,2003-06-04 08:14:42)。绿色和平组织也于当天在其网站上刊登了薛达元长达26页的英文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国际上争论转基因抗虫棉安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6月5日德国《农业报》文章的标题进一步升级,称“Chinese Research:Large Environment Damage by Bt Cotton”。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对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的评论是:文章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没有说明研究方法,没有生物学统计数据,违反生物学的一般常识,只是按作者的个人意愿断章取义。

 

  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的科学家已在网上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抗虫棉中的Bt基因主要是针对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并不杀死所有害虫,包括盲蝽象、红蜘蛛及甜菜夜蛾。棉农只要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如喷洒一般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这些害虫便可得到有效控制,根本谈不上“超级害虫”,更不能说是抗虫棉破坏环境!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07年发生于法国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件

 

  发端:科研论文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对孟山都公司转抗虫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文章发表于《环境污染与毒物学文献》),得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7-1.New analysis of a rat feeding study with a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reveals signs of hepatorenal toxicity.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52: 596-602.

 

  2009年,Seralini及其同事再次把欧盟转引的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实验数据重新做了一个粗浅的统计分析,在2009年第5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了文章“三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哺乳动物健康影响的比较”,文中指出,食用了90天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玉米NK603,抗虫玉米MON810和MON863)的老鼠,与食用转基因玉米不到90天的老鼠,其肝肾生化指标有差异。据此把这种差异解释成食用转基因玉米后造成的。

 

  7-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5(7):706-726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转基因生物小组对该论文进行了评审,认为该研究:(1)将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放到生物学因果联系中时,对欧洲食品安全局提倡的使实质等同分析得以实现的,用以提供变化范围的参考品种的应用作了错误的陈述;(2)将观察差异放到生物学因果联系中时,没有考虑到可用的关于用不同饲料饲喂的动物间正常的遗传背景差异的信息;(3)没有提供以正确的方式应用错误发现率(FDR)方法得到的结果;(4)没有提供任何将已广为人知的对饲料反应的性别差异与将差异归结为不同种转基因玉米效应的结论联系到一起的证据;(5)以不合理的分析和差异值为基础来评价统计权重。

 

  Seralini等人的实验结果不是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仍然是借用来源自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他们仅仅是对数据选择了不合适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统计方法作了重新分析。因此结果和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发表评价结果:Seralini等人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三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10年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

 

  发端:广播电台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栏目,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http://english.ruvr.ru/2010/04/16/6524765.html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Alexei Surov博士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报道,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和销售,这与事实不符。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是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

 

  媒体宣传一定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10年中国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

 

  发端:网络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发生在中国的一则虚假新闻: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于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广西推广种植;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了审定,同年开始在广西地区推广。广西种子管理站在随后的“关于迪卡007/008在广西审定推广情况的说明”中确认了这一说法,并介绍2009年迪卡007/008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玉米种植总面积760万亩的14.5%、3.5%。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详细的产品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www.monsanto.com.cn/serving_farmers/china_seedproducts_corn_dk007.htm.

 

  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任何关系。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10年中国“先玉335事件”

 

  发端:报刊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调查文章称,山西、吉林等地老鼠变少,母猪流产等种种异常与这些动物吃过的食物——先玉335玉米有关,记者同时调查称,先玉335与转基因技术之间有着种种联系。这一不实报道经媒体转载并引发网络社区讨论,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

 

  《国际先驱导报》第557期,2010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杜邦公司郑重声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先玉335”的父本是PH4CV,母本是PH6WC。其父本PH4CV获得了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6,897,363 B1)。该专利文件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PH4CV与转基因有任何相关性,而是说明PH4CV属于自交系。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该专利在“权利要求”(Claims)中提及转基因,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专利的相关应用和保护范围可以应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而该专利本身——“先玉335”的父本PH4CV并不属于转基因材料。前述报道的作者不了解PH4CV专利中所描述的专利、权利要求和保护,以及自交系育种及产品研发等基本科学概念。其在文章中对“先玉335”的描述是错误的。在中国,有关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试验与销售是需要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和农业部的审批来进行的。杜邦先锋公司一贯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与《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未经农业部批准,决不会把任何转基因材料释放到田间。”

 

  “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在中国,有关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试验与销售是需要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们的严格评审和农业部的审批来进行的。

 

  所谓的 “转基因安全性事件”:2012年法国转基因玉米致癌事件

 

  发端:科研论文

 

  事件概述及原文溯源:

 

  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文章: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50:4221–4231。文章称:用NK603和被“Roundup”污染的饲料喂养了两年以上的实验鼠,在实验中,200只雄性和雌性实验鼠各自被分成十组,每组十只。其中一组被作为“对比组”,喂食含有33%转基因谷物的普通饲料和白水,另外三组被喂食含有较大剂量草甘膦除草剂的饲料和水,目的是反映除草剂对食物链的影响。而另外六组则被喂食含有不同比例NK603的饲料。发现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对实验鼠的健康造成了相似的危害,尤其在雌性实验鼠中,幼鼠夭折和患病的比例特别高。在实验进行到第14个月时,对照组的实验鼠没有一例发现患癌,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有10%到30%的实验鼠患上了肿瘤。

 

  实验进行到24个月,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50%到80%的实验鼠长了肿瘤,而且平均每只长的肿瘤多达3个,而在对照组中,只有30%患病。而在接受实验的雄性实验鼠中,出现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肝脏受损、肾脏和皮肤肿瘤,以及消化系统疾病。

 

  权威机构结论与评论: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为该研究作出最终评估“EFSA publishes initial review on GM maize and herbicide study”

 

  (http://www.efsa.europa.eu/en/press/news/121004.htm),彻底否定了转基因玉米有毒甚至致癌的研究结论。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Seralini等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仅缺乏数据支持,而且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都存在严重漏洞:1. 这项为其两年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大鼠,是一种在其约两年的预期寿命中,容易发生肿瘤的品系。这意味着观测到的肿瘤发生率受到该品系大鼠典型的、与其所接受的处理无关的肿瘤自然发生率的影响。作者既没有考虑、也没有讨论这一点;2. 作者将老鼠分为10组,但却只设立了1个对照组。这意味着其中4组(占到40%的动物)没有恰当的对照组,它们都是喂食转基因玉米,同时有些用、有些不用含草甘膦除草剂处理的动物。3. 论文并未遵循国际公认的实验准备与实施的标准方法(即所谓“实验方案”)。这些流程中大部分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制定的;4. 对于这一类型的研究,OECD相关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每个实验组至少需要50只大鼠。Séralini等人每个实验组只使用了10只动物。这么少的动物数量不足以区分肿瘤发生是由于概率还是特别的处理效果导致;5. 作者没有陈述任何研究目的,以表明此项研究想要回答的问题。研究目的可以明确关键因素,例如研究的设计、合适的样本量,以及分析数据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这些都对结果的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6. 对于喂食给大鼠的食物的组成、储存方式或其可能含有的有害物成分(例如真菌毒素)的细节等,没有给出任何信息。7.由于除草剂的摄入量未作清楚的报告,不可能恰当地评估其对老鼠的暴露效果。作者只报告了除草剂喷在植物表面的应用率和加入大鼠饮水中的浓度,但没有报告喂食与饮水量的细节。8.论文没有采用普遍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没有声明其所用的方法是在研究开始前即已指定。其所用方法的科学性正被质疑,对于所报告的肿瘤发生率也有疑问。论文尚缺乏一些重要的数据,例如退出实验的老鼠的概述、无偏见的处理效果的评估等。 9.研究中所测量的很多结果都没有在论文中报告。其中包括所观测到的损伤(而非肿瘤)的相关信息。欧洲食品安全局已要求作者公开透明地公布所有结果。

 

  因此,基于作者发表的信息,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不需要重新检查前期关于NK603玉米的安全性评估,也无需在对草甘膦正在进行的评估中考虑这些发现

 

  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院长François Houllier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Biotechnology:Bring more rigour to GM research。Nature,2012,491, 327。文章指出 G.-E. Séralini等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统计学数据,其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都存在缺陷,应对GM作物进行更多公开的风险-收益分析,开展更多的跨学科GM作物研究,尤其着重研究其对动物和人体的长期影响。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