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每天在外界刺激下,人们处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状态,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最近,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成年人发病率是25.2%,每四个人中有一个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资料统计,我国高血压成年人患者发病人数为2.6亿~3.3亿人,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疾病”。
确实,近些年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年轻。常常有年轻人表示,自己的血压偏高,每天要坚持服用降压药。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大专项“中国青年人血压常数调查”负责人、从事临床工作30年的空军总医院特诊科主任、高血压门诊主任医师王新宴。
就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和治疗状况,王新宴不无忧虑地表示,在她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目前对高血压的诊疗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引起相关研究机构的重视。
过度诊疗
“血压高”和“高血压病”是两个概念。王新宴认为,本质上,高血压是一种危险因素,不是病。她表示,我们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是为了治好这种“病”,而是要通过降血压来降低未来患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应该属于“治未病”的范畴。
但是现在有一种诊疗倾向,就是把危险因素(未病)完全等同于疾病(已病)来看待,认为血压低于140/90mmHg就正常,超过140/90mmHg就是疾病,不管未来患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概率是大是小都进行药物治疗。不加区分地认为,降压药的获益一定大于药物副作用。“这就犯了简单化、绝对化的错误”,就会导致“过度诊疗”。
《柳叶刀》杂志2000年就报道了弗雷明翰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在收缩压大于140mmHg、小于160mmHg的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人的心脑血管风险并不增加,而低于120/80mmHg的人中有些人的心脑血管风险并不低。
因此,王新宴向记者坦言,我们不能把高血压与心脑血管风险的关系简单化、绝对化,而是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轻度的高血压患者,我们既要看到高血压的危害,又要看到血压作为保障组织血流灌注动力的“正能量”作用,并且要重视药物的副作用,根据未来心脑血管风险的不同与变化趋势区别对待,权衡利弊,实现精准适度的诊疗。
三个要点 “我们现在诊断高血压非常简单,当一个人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40/90mmHg,就被诊断为高血压。” 甚至,有些人自己就开始服药,似乎不需要医生诊断。王新宴坦言,上述判断高血压的“金标准”,实际上只是一个参考值,它是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参考界限,其中后边有很多附带的东西,不能把它绝对化。
王新宴强调,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其中三个要点需要关注。第一,我们要看140/90mmHg是怎么来的,怎么看待这个界值。
王新宴表示,140/90mmHg其实是一个参考值,提醒我们关注血压,但它并不是金标准的概念。血压在人群中接近于正态分布,用一个统一的值来画线是为了简化诊断方法而人为划定的。历史上对这个界值也曾做过多次修订,但很多人把它绝对化了——138mmHg不是高血压,而140mmHg就是高血压病,这是不对的。
第二,测量的对象是血压,而血压的特点是波动性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血压,比如肥胖、睡眠质量不好、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身体不适、环境、气候等。如果患者处于这个状态时测量血压,血压值很可能是高的。所以,不能凭一次测量血压高就诊断为高血压,但是非同日的三次测量,是不是就足够了呢?在王新宴看来,这取决于影响血压的上述因素是否还存在,如果仍存在,就不能武断地诊断为高血压,特别是对于轻度高血压的患者。
第三,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是纯粹依靠测量得来的,那么测量的设备——血压计准不准、测量的方法对不对,直接决定了诊断的准确性,但实际上血压计只是相对准确。以电子血压计为例,如果这个电子血压计测出的血压与标准血压(柯氏音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值≤5mmHg的占60%,≤10mmHg的占90%,≤15mmHg的占95%,这个电子血压计就是符合国际标准的A级(最准的一级)血压计了。既然血压计只是相对准确,那么血压测量方法就要做到非常规范,如果测量方法不规范,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但实践中,无论是诊室血压测量,还是家庭血压测量,很多并不规范,因此我国专门为血压测量颁布了指南,需要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地执行。
更要关注中心血压
此外,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可以方便地测量中心血压了,上面提到的血压140/90mmHg,都指的是胳膊肱动脉的血压。王新宴表示,经过对全国8万余名青年人的肱动脉血压和中心血压(主动脉根部血管所承受的侧压力)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肱动脉血压高,而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加密切相关的中心血压则并不一定高。
所以,我们不但要关注肱动脉血压,还应关注中心血压以及肥胖、焦虑等相关因素;既要看到当前高血压诊断的科学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轻度高血压的诊断必须慎重,要实现精准适度的诊疗。
总之,高血压的诊断是高血压治疗、科学研究的基础,如果诊断不正确,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高血压研究,如高血压的易感基因、治疗效果评价等,得出的结论则很难科学。在诊断不正确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诊疗不足或过度诊疗同时并存,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有害的。
王新宴向记者一再强调,我们要加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研究,不能把高血压诊疗简单化、绝对化。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