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姚一建:生命科学发展的分类学基础

时间:2016-07-18 14:22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未知 点击: 151次

生物分类研究是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命名,并根据其演化种系的亲缘关系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将其梳理成种、属、科、目、纲、门、界等有序等级的分类系统。

生物分类学不仅是整个生命科学的基础,更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础。中国是全球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然而我们国家生物分类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年刚刚完成《中国植物志》编纂,而《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则是任重道远。

近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对生物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国家培养的生物分类学研究生80%以上未能从事本学科研究。现在由于分类人员短缺,部分生物类群的分类研究已经后继无人,送来的许多标本难以鉴定或不能鉴定。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对收集我国生物资源的“热情”不减,如近年美国出资240多万美元进行我国高黎贡山地区生物资源考察和研究。

调研分析的结果表明,导致生物分类学科发展受阻和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缺乏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生物分类学属基础学科,研究经费仅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少量不稳定的项目资助,大多数科研单位尚不能保障固定人员科研津贴等待遇,严重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第二,评价机制不合理。我们现在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主要还是以发表论文及其反映引用频率的影响因子为标准,导致科技人员以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论文为首要目标。但分类学作为基础性学科,专业论文很难被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所接受,导致分类学职业发展上升渠道收窄。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甚至出现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认可、却不被国内评价体系所接受的尴尬局面。

为了更好地发掘我国生物资源,摸清家底,使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在生物经济时代为我所用,加强生物分类学科和研究队伍建设,形成竞争力,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建议制订《国家现代生物分类研究体系建设方案》,设立国家生物分类学岗位,建设国家现代生物分类研究体系,使我国有一支稳定而专心从事生物分类研究的科学研究队伍。

其次,针对分类学的学科特点,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将科技人员的注意力从投稿国外SCI期刊论文引导至重视学术水平、破解新的科学问题和加速国家建设上来;鼓励科技人员将创新成果发表在国内科技刊物上。

再次,建议制定生物物种多样性考察研究规划,对全国关键生物类群、重点区域进行考察与研究,特别是研究薄弱或空白的生物类群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野外考察不足和边远地区。既彻底查清我国的物种资源家底,也有助于锻炼和培养人才。

同时,要加强生物标本馆的建设与管理,完善标本管理体系,有效发挥标本馆的科研和科普功能。

认识物种是利用物种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从国家层面对生物分类学进行全面规划、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才能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挑战,为我国在全球生物资源竞争中占取先机。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