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饶毅PK蒲慕明

时间:2011-08-23 01:38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肖重发 点击: 1931次

 

饶毅PK蒲慕明

院士增选第二轮结果出来后,饶毅强烈反弹,根据他给记者以及王铮老师的信息,感觉饶毅先生把落选结果归结为派系斗争。如果仅仅是对外的一个托词,我觉得是可以的,但如果饶先生内心也真的那么认为的话,那显然是饶毅先生自己的格局太小,把事情简单化了,也把事情看“小”了。毕竟派系斗争的背后是存在理念之争的。

我在为饶毅说句话!中说:我倒是觉得这次结果也算是中国科研精英层对饶毅先生的一个总体评价了,里面包含太多信息了,值得饶先生细细品读。解读的好的话,饶先生幸甚,中国科研界也幸甚。

现在我毛遂自荐,帮饶毅解读一下。

记得施饶在science发表所谓社论后,蒲慕明先生特意站出来发表不同意见。我总体上比较倾向于老蒲的看法,感觉他是接上了中国地气的人,而施饶更多的是以“美国科学家”的身份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

我尤其欣赏老蒲的这一段话,从中似乎可以看出两者理念的巨大差异:

现代科学在中国历史很短,而科学文化或者科研传统(包括经费分配体制)的建立需要好几代科学家扎实(down-to-earth)的努力:新海归的一个长期任务就是要为此做出重要的贡献。如果没有严谨的、求实的、以及对于造假行为的严肃处理,任何经费分配制度都将无法正常运行。那些刚回来的、已经在国外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年轻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在自己实验室积极努力地工作,为提高中国的科学水平做出贡献;并且在他们的周围建立一种重视科研质量、严谨的、有创新性的科学文化。在他们参与的学术评审中树立客观公正的、严谨的、有批评态度的好榜样。当他们自己的科研蓬勃发展、并通过有效交流而影响了自己周围的同事时,这些回国者中的一部分人将最终成为中国科学的领导者和决策者。

老蒲特别强调了跟周围同事的“有效交流”,我想这是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老蒲不太赞成饶毅这种直接跟大众对话直接诉诸舆论/媒体的做法。细究起来,一个强调科学共同体内部建立有效交流从而达成共识重叠,然后再逐渐推行之。一个是直接面对大众,造成某种舆论,然后倒逼政府进行改革;一个强调科学共同体科研文化的建立。一个寻求政府和大众的对立,结果大众还是散沙一盘,而政府的权力反而更大了;总之,一个强调科学共同体自身内部的建设,强调长久持续的努力,强调渐进可持续的改革。一个还是完全依赖当前政府的主导,强调立竿见影的效果,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激进改变现状。

很明显,我倾向于老蒲的看法/做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留给老蒲们的时间不多了,大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饶毅们正在掌握公众的话语权,正在成为“青年导师”,正在成为改革的代名词/发言人。从这次科学网的反馈就可以看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科学网更多的资深博主是沉默的,而且一些刺头也发出了比较清醒的声音。

不过,可以断定,两种理念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饶毅作为体制外的代言人或许也不是坏事,能代表大众发出一些声音,同时也能给决策者一些必要的压力。不过,饶毅还是辞去自己北大的院长为好!否则,像朱清时那样,一边做校长一边扮演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终将把自己搞臭。有眼光/脑子的人对饶毅的不满也将逐渐浮现。比如饶毅自己刚刚提倡海龟博士需要从助理教授做起,建议显然是合理的,可是明眼人也会立马质疑,你饶毅自己就是院长,你为什么不从自己学院做起啊,然后推广到北大,这样的典范效应将会有多大啊。可以说,饶毅这种“光说不练”的事情多了,他的号召力/光环必将黯淡,并被大众/时代抛弃。

应该说,两种理念保持必要的张力对于当事双方和中国科研界都是好事,但是,如果由此导致不必要的内耗甚至决裂将两败俱伤,并殃及无辜的科研界。希望两方慎之并报以必要的宽容/约束。

小人物多言了,其实我也就是练练手而已。权谋的事情,肉食者谋之。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