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口腔科病历 一、口腔科病历书写要求 (一)病史 病案记录一般要求,已详见一般病历及普通外科病历,但须注意以下各项: 1.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及有关不良习惯。 2.口腔卫生情况、疾病史、手术史及治疗经过。 3.家族史 询问患者直系亲属中是否有人患过癌、糖尿病、结核病,先天性畸形等疾病。 (二)体格检查 应详述专科检查,即口腔及颌面部情况,应分述: 1.牙齿 (1)牙齿部位的记录符号 以十字形线条将上下左右四区的牙齿,依照牙位排列顺序,自前至后,用数字代表,分别记载于各区内。恒牙用阿拉伯数字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代表。见下表。 (2)形态、数目、色泽及位置 注意牙齿形态、大小,有无畸形,有无缺牙及多生牙;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拥挤、稀疏、错位、倾斜、阻生等情况。 (3)松动度 正常生理性松动度不计度数,大于生理性松动度而不超过1mm者为Ⅰ°,松坳度相当于1~2mm者为Ⅱ°,松动度大于2mm者为Ⅲ°,异常松动至上下浮动者为Ⅳ°。 (4)牙体缺损及病变 记录病变名称、牙位、范围及程度等,必要时进行温度、电活力或局部麻醉试验,以查明病变部位及性质。 (5)修复情况 有无充填物、人造冠、固定桥及托牙等,注意其密合度,有无继发性病变。 (6)咬合关系 记录正常、反、锁(跨)、超、深复、对刃、开及低间隙等。 (7)缺牙情况 缺牙数目位置,拔牙创口愈合情况。 2.牙龈 (1)形态、色泽及坚韧度 注意有无炎症、溃烂、肿胀、坏死、增生、萎缩、瘘管,色泽是否正常,是否易出血。 (2)盲袋情况 盲袋分为龈袋及牙周袋(骨上袋、骨下袋)两种,记录其部位及范围,并测量其深度,以mm计算,盲袋内有无分泌物。 (3)牙石 分为龈上及龈下两类,注意其部位及程度,龈上牙石可分为少量(+),中等量(++),大量(+++)(牙石多或面亦附有者)。 3.唇及粘膜 注意有无色泽、形态异常,有无疱疹、皲裂、脱屑、角化、充血、出血、溃疡、糜烂、结痂、硬结、畸形等,记录其部位、大小及范围。 4.舌 注意舌体大小、颜色,有无硬结、溃疡、肿块、印迹,是否松软、肿胀,有无舌苔及其颜色、厚薄,舌背有无裂纹、角化,乳头有无异常,舌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有无障碍,舌系带是否过短。 5.腭 注意有无瘘管、充血、角化、糜烂、溃疡、肿块、畸形等,软腭运动有无障碍。 6.涎腺及其导管 有否肿胀、压痛、阻塞、充血、溢脓、外瘘等。 7.淋巴结 注意耳前、耳后、颊、颏下、颌下及颈部各组淋巴结的数目、大小、硬度、活动度、压痛等。 8.面部 观察表情、外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缺损、肿胀、瘢痕、瘘管、颜色改变,查明痛区及麻木区(可拍照片或绘简图说明)。 9.颌骨 分别检查上、下颌骨的外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肿大、压痛、缺损及不连接等,注意咬合及开口情况。 10.颞下颌关节 注意形态及运动情况,有无压痛、弹响,并以两侧作对比。张口受限时,其程度以张口时上下切牙切缘相距的厘米数表明。 (三)检验 除一般常规检验规定者外,尚应注意下列事项: 1.住院患者 (1)肺结核患者手术前,或口腔溃疡久不愈合时,应留痰检查结核菌。心血管患者于手术前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作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2)颌面部植皮或植骨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应测定血红蛋白。 (3)颌面部凡需在全麻下手术者,如需要多次手术的患者(如整形、肿瘤等),下颌骨植骨,上颌骨或下颌骨截除等手术患者,术前均须作肝、肾功能检查。 (4)凡有口腔结核及口腔恶性肿瘤可疑者,应测定血沉及碱性磷酸酶。 (5)外伤或拔牙手术后出血不止及有长时间出血史的患者,除作出血、血凝时间及血常规检查外,尚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等。 (6)口腔恶性肿瘤在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期内,每周至少作白细胞计数1~2次及胸透1次。 2.门诊患者 (1)凡颌面急性炎症患者,应测体温、脉搏,并作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2)门诊须行手术的患者,根据过去史及全身情况,测定出血、血凝时间及白细胞计数。如有需要,术前应测体温、脉搏、血压等。 (3)疑有血液病的患者,应作出血、血凝时间及血常规检查。 (4)口腔颌面部的慢性溃疡、肿物、角化、糜烂等,可作活检或涂片检查。 (四)X线及其他检查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1.口内X线摄片及透视 (1)牙体、牙周及尖周病变的检查、诊断、治疗效果,采用口内标准片(约3×4cm),儿童则采用儿童片(约2×3cm),病变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咬合片(6×8cm)。 (2)摄片时,应注意X线中心射线的投射角度,务使所摄牙齿的大小、长度适合,牙体及牙根周围的骨质,均清晰可辨。 2.口外X线摄片 (1)颌骨、涎腺、颞下颌关节等病变,以及颌面部异物定位,均须用口外X线摄片。 (2)口外X线摄片方法较多,如侧位、前后位、鼻颏位、颅顶位等,应根据检查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摄片方法。 (3)必要时可采用全口体层摄片,用以观察上下颌骨及牙齿、上颌窦、颞下颌关节等处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3.X线造影 慢性涎腺炎症、涎瘘、结石(应先作平片检查)及涎腺肿瘤等,必要时可行涎腺造影。急性炎症期禁忌造影。 4.CT及MRI检查 对于翼腭凹、咽旁、上颌窦等深部肿瘤、异物的诊断与骨折的定位等,具有应用价值。 二、口腔科病历举例 病例一 入院记录 王成伟,男,25岁,未婚,籍贯上海,汉族,本市大都机器厂车工,因右下颌部无痛性隆起8月余,于1991年11月25日入院,同日记录,本人口述。 1991年4月经他人无意中发现右下颌部肿大,以后逐渐增大,不痛,无红肿及发热史,未引起重视,也未作任何诊治,同年8月份因两侧面部不对称,往上海市××医院就诊,经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右下颌骨多房性良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10月19日来我科门诊,拟诊为右下颌造釉细胞瘤,待床至今入院。 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曾患急慢性传染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平时不太注意口腔卫生,患龋病而拔除。自20岁起,舌两侧叶状乳头经常发炎,迄今未愈。出生于上海,7岁上学,未到过外省市,无烟酒嗜好。父50岁,身体健康。母48岁,3年来经常有“胃痛”史。一兄一妹,身体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癌、糖尿病、结核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2/min,呼吸18/min,血压16.0/10.6kPa(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表情焦虑,神志言语清晰,检查合作。肤色红润,有光泽,无黄染及紫癜。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发育无异常,毛发浓黑,分布均匀。两眼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腔无阻塞,鼻窦无压痛,咽部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口腔见专科情况。颈软,活动不受限,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居中。腹式呼吸,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磨擦音。心率72/min,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平坦,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外阴及肛门未见异常。肋脊角无叩击痛。两足趾间皮肤有鳞屑及轻度糜烂,拇趾甲增厚呈灰色。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奇及克尼格征均阴性。 口腔颌面外科情况 右下颌体及角部骨质膨隆,右颌面部较左侧稍隆起,肤色正常。颌骨肿块质硬,无压痛及乒乓球样感。肿块前缘到3|,后界达升支,下颌骨缘隆起。口内所见,肿块颊侧高于876咬合平面,舌侧牙槽部也出现隆起,8765|松动度Ⅱ°~Ⅲ°。牙无移位及叩击痛。下唇无麻木感。口腔粘膜色泽及形态无异常。龈上结石中等量++。舌质稍淡,舌苔薄黄,两侧舌根部叶状乳头稍充血,有微痛及异物感。舌运动及感觉功能均无障碍。硬、软腭无异常,悬雍垂居中。咽部不充血,扁桃体不大。腮腺及颌下腺导管口分泌正常。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均未触及。咬合关系正常,张口、闭口运动不受限制,下颌关节无弹响。 检验及其他检查 血、尿、粪常规检查无特殊。胸透阴性,心电图检查正常。颌骨X线片显示右侧下颌骨体及升支有2.5×6.5cm密度减低的、呈分隔多囊状稀疏区。边缘向外膨胀,骨皮质变薄,肿瘤区牙根吸收。根据下颌骨质破坏阴影。诊断应首先考虑为造釉细胞瘤。 最后诊断(1991-12-7) 初步诊断 1.下颌骨纤维瘤,粘液性变,右侧 1.造釉细胞瘤?下颌体右侧 2.舌叶状乳头炎,双侧 2.舌叶状乳头炎,双侧 3.缺牙 3.缺牙 4.足癣,双侧 4.足癣,双侧入院病历 姓名 王成伟 工作单位职别 上海大都机器厂车工 性别 男 住址 上海市成都北路998号 年龄 25岁 入院日期 1991-11-25 婚否 未 病史采取日期 1991-11-25 籍贯 上海市 病史记录日期 1991-11-25 民族 汉 病情陈述者 本人主诉 右下颌无痛性肿大8月余。 现病史 1991年4月他人无意中发现患者右侧下颌部肿大。此后逐渐增大,无痛,无红肿及发热史,未引起重视,也未作任何治疗。至同年8月因面部两侧不对称,曾在上海某医院诊治,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右下颌骨多房性良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10月19日来我科门诊。查见右下颌骨体部及角部膨隆,右侧面颌部较左侧稍隆起,颌骨膨大处质硬,无压痛,肤色正常。结合外院摄片所见,拟诊为“右下颌骨体部造釉细胞瘤”,待床入院。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