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二氧化钛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自净服装、自净窗玻璃及消除气味的灯泡中,此外,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还被加入一系列化妆品(如防晒油)和食品中,另外也被应用于药物中。 研究人员选取实验鼠间胶质(起保护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特殊细胞)并将它们放入含有低浓度二氧化钛颗粒的溶液中,结果发现间胶质被二氧化钛颗粒包围,同时在随后2小时内产生活性氧。 尽管这一反应不会损害间胶质,但是维罗内齐博士指出,二氧化钛颗粒的长期作用会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因此,对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神经系统细胞的长期作用必须更仔细地进行研究,因为工业产生的大量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有可能会进入人体中。 维罗内齐博士认为,实际上类似的作用机理(活性氧)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退化病例基础上。这并不是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进入周围环境有潜在危险的首次研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人体的作用正面临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我们已经清楚,例如富勒球能“一下”杀死跳蚤,也能使鲈鱼的大脑受损。实事求是地说,按照其他的研究结果,同样的富勒球分子却能保护人体组织免受辐射和化疗的副作用。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