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试验 一、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检验指标(表10-18) 表10-18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糖、脂类代谢变化的检测指标
续表
二、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 能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因素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及化学毒物中毒)、乙醇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有:血清酶类的测定,血清铁的测定,F抗原等。 (一)血清酶活性的测定 常用来反映肝细胞损伤以及判断损伤程度的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鸟嘌呤酶(GU)等。这些酶中常用的重要的酶仍为ALT和AST,它们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的损伤及损伤的程度。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时,以ALT为最敏感,而反映损伤程度时AST较为敏感。一般认为AST大部分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m),当肝细胞损伤较严重时ASTm释放入血液循环中,AST/ALT>1。有人主张当AST、ALT活性增高(达正常20倍)情况下,AST/ALT的比值不同类型的肝细胞损伤其比值不同。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时AST/ALT<1;重症肝炎、乙醇性肝炎时AST/ALT>1;正常人血清AST/ALT比值平均为1.15;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时比值降至0.56,至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肝硬化代偿期AST/ALT比值为1.5-0.7,失代偿期为1.8-0.7;肝癌时比值明显上升,半数病例>3.0。 AST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肝损伤病变程度。AST同工酶包括细胞质AST(ASTc)和线粒体AST(ASTm),当肝细胞通透性增加时表现为ASTc的增高;当肝细胞坏死或线粒体崩解时,血清中ASTm明显增高;慢性肝病时若发现有ASTm升高则提示有活动性肝细胞损伤。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亦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诊断指标,急性肝炎时LDH同工酶谱的特点是LDH5增高,LDH1、LDH2降低。 酒精性肝炎有γ-GT增高,认为酒精可造成肝细胞微粒体损伤,导致血清中γ-GT的活性增高。 (二)血清铁测定 急性肝炎时血清铁增高,一般认为是由于肝细胞坏死而导致铁从肝细胞中逸出,引起血清铁增高。 (三)F抗原 F抗原又称F蛋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中F抗原水平很低(10ng/ml),肝细胞损伤时血清F抗原浓度升高,是一项较灵敏的细胞损伤的指标。有报道F抗原在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时反映灵敏,药物损伤肝小叶中心的肝细胞,而这一区域F抗原浓度高。肝癌时F抗原亦升高。 三、慢性肝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 (一)慢性肝细胞损伤的酶学指标 γ-GT在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其病变活动时较转氨酶敏感。γ-GT活性75%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当慢性肝病有活动性病变时,诱导微粒体酶合成增加。在急性肝炎恢复期ALT活性已正常,如发现γ-GT活性持续升高,即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即使ALT正常,如γ-GT持续不降,在排除胆道疾病情况下,提示病变仍在活动;慢性持续性肝炎(CPH)γ-GT轻度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CAH)γ-GT明显增高;肝细胞严重损伤,微粒体破坏时,γ-GT合成减少,故重症肝炎,晚期肝硬化时γ-GT反而降低。 此外,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腺苷脱氨酶等的活性在慢性肝细胞损伤时可以增高,而卵磷酯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胆碱酯酶(ChE)活性则在慢性肝病时因酶合成减少而降低。 (二)慢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浆蛋白的变化 血浆白蛋白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代表肝的储备功能。此外前白蛋白(PA)及抗凝血酶Ⅲ(AT-Ⅲ)亦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的储备能力,藉以判断慢性肝细胞损伤的病变程度。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及预后,慢性持续性肝炎的γ-球蛋白正常或基本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时γ-球蛋白呈轻、中度升高,若γ-球蛋白增高达40%时提示预后不佳。γ-球蛋白增高的机制是枯否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后者刺激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IgG,以致γ-球蛋白增高。ICG排泄试验测15分钟滞留率可用于筛选慢性职业中毒肝损伤、追踪慢性肝病的恢复和急性肝病的慢性化过程。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