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骨质流失的现象,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的骨质还会“回来”。通过对360名肝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还发现,那些在移植前骨密度最低的患者在手术后骨密度增高的最多。 ??此项研究的发起者表示,众所周知,骨质流失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但其潜在的机理却很少被了解。早期,几乎所有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在术后都会发生严重的骨质流失。研究者发现此项研究中只有23%的患者术前的骨质正常。在接受手术四个月后,51%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但他们的骨密度在术后近四年的时间里还会上升,且能够保持在超出术前的水平上。人们认为,抑制免抑反应也许是原因之一,但风险因素并没有确定。 ??在进行手术后最初的4个月中,与骨质流失有关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较轻、术前没有肠部炎症、吸烟、术前骨密度高、术前患肝病时间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出现炎症并堵塞,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并使肝脏受损)等。 ??对于绝经前的、在术前和/或术后前四个月骨密度较低的、曾用过少剂量glucocorticoroids、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较高的患者,在接受移植手术的前两年内骨质恢复较好。 ??研究发现,尽管免疫抑制疗法能改变骨密度,但在术后最初4个月内发生的严重骨质流失并不随时间而改变。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