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一项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实验研究证实:对完全缺血缺氧10分钟的猴脑立即给予“脑部降温”,“冷冻”60分钟后再恢复其正常脑血液,猴子能全部长期生存,脑功能及行为也完全正常;猴脑血液阻断15分钟后接受“脑部降温”者,其复苏后的死残率极高;若猴脑缺氧缺血达20分钟,则无一能成功复苏,最终全部死亡。
“这将意味着抢救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缺氧病人的‘黄金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在美国迈阿密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国际脑低温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江基尧教授的研究报告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这也是国际上率先将深低温技术应用于灵长类动物的“脑神经细胞保护和治疗效果”实验研究。江基尧教授与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10年前尝试狗“脑部降温”的基础上,于2002年起开始应用于灵长类动物——猴子进行脑深低温技术的实验研究。他们设计在正常温度下,将供应猴脑的所有血管临时“夹闭”,同时将其一侧颈动脉和颈静脉与体外循环机连成一个密闭循环系统。在猴脑血液阻断10分钟时,向脑内灌注4℃的林格氏液,直至脑温降到16℃,而此时的体温则维持在正常温度。猴脑被“冷冻”1小时后,重新开通所有供脑血液,脑温逐步恢复至正常,猴子亦逐步苏醒。 在历时5年的三期动物实验研究中,江基尧、徐蔚他们先后成功建立了20多只猴脑血液阻断模型和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猴脑血液完全阻断超过10分钟,其复苏率大大降低,并伴有较高的死残率。我们这一发现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在于,大脑缺血缺氧的极限可能就是10分钟。也就是说,人脑复苏的‘底线’可能就是10分钟。”江基尧教授对记者颇有信心地表示。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