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这个观点是被大多数学者和科幻作家所接受的。他们认为,无论人工智能系统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暧昧的模糊性处理与非理性活动),以及被人类视为优越性的所谓直觉。这些特性使得人们认为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无法超越人类的。
人脑是否属于某种处理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脑是如何工作的。或者说,是如何对从各种感觉器官(输入设备)获取的大量外界信息进行处理的。 人脑拥有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通过无数轴突与树突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系统,共同进行信息处理。 在这个系统中,其到信息递质作用的是各种生物电化学反应,这些在细胞间流动的有机分子代表了不同意义的信息,通过神经细胞间的联结组织(轴突与树突,或者说,“数据线”),各个相对独立,并能处理简单信息的逻辑处理单元(神经细胞个体)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并利用这个特点互相交换信息,这样,人就开始思考了。
当然,一个单独的神经细胞是谈不上什么思维的,它不过是对来自外界的信号作出简单的应激性反应而已,在这个角度上,人的神经细胞并不比蚂蚁的神经细胞高级多少,仅仅是量的不同而已。
但是,量变也会引发质变,当无数个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轴突与树突构成的立体网络联结在一起时,奇迹出现了,我们的远亲大猩猩学会了捉白蚁当点心,而大脑体积更大的人类不但学会了怎样生吃猴子的大脑(……吃哪补哪是中国人的老观点),而且还产生出了牛顿,爱因斯坦和迪拉克,以及能找到充分的论据去论证人脑的特殊性的人们。(当然,人类是上帝选中的嘛,聪明是当然的。)
蚂蚁的神经系统实在简单得让人类同情,但就是这些头脑简单的生物,在这个漂浮在太空中的渺小的蓝色小石头上生存了远远长于人类的时光,并且可能在人类灭亡后,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它们成功地用另一种方式弥补了个体对外界信息处理能力的不足。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课题了,让我们回到正轨。
上面已经讲到,人脑在本质上是由无数功能简单的逻辑单元构成的立体网络系统,通过这个比其他生物规模更大,更有效的实现了更高性能的信息处理。而这个处理器,在本质上说与电脑没有什么不同。
感情是人类独有的吗? 那么有位年轻人愤慨地说:“你将了这么多废话就是想说人脑在本质上和计算机没什么不同吗!那你怎么解释为什么人类独有的感情和直觉呢?为什么只有人类懂得爱呢?” 恩………实际上,人类和动物一样,要受到最原始的固化程序,或者说最根本的源代码——————DNA的指令调控,人类从诞生到现在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在遵循着源代码中所设定的最根本目的:无论使用任何手段,确保自身DNA的继续流传。
在这一点上,蛔虫做得并不比人类差。他们没有和人类同样的智慧,但从人类诞生开始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大家肚子里享用着免费午餐。
一切生物在所有行动在根本动机上都是为了执行DNA所规定的指令,或者对这个指令的曲折反映(比如艺术)。 有人问:“既然DNA是自私的,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愿意为了自己的恋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而死呢?”
爱情 实际上,这种行为在动物中也不罕见,母狼为了保护自己的优仔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只要它的优仔能存活,将获得更多的DNA延续与传播机会,男螳螂(……..)甘心在交配后成为女螳螂(……..)的食物,是因为他女朋友体内无数的卵中已经继承了他的DNA,他自己已经完成了延续自身DNA的使命,不如物尽其用,让女朋友补充些营养,这样还能增加些女螳螂的营养,扩大DNA延续下去的几率。人类呢,公人(……..)愿意为了中意他的母人(……….)贡献体力,钱包与房子,就是因为在性别比率普遍不均衡,以及求偶过程中充满了变数的人类社会,大多数公人要找到一个愿意与自己交配生仔的母人并不容易,因此要用多种手段来确保母人同意并乐意与自己交配,实现DNA的遗传。 不过在人类社会中,母人如果能找到一个特别强力的公人作为固定长期交配对象,无论对她还是她的家族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不但这个母人能获得优秀的DNA来强化自身后代的能力,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DNA能延续下去,那个强大的公人将保护并照顾这个母人,以及为其提供各种必要的生活物资。这个过程中母人的整个家族都可能受益。
亲情 只有人类拥有这个吗?我相信即使很多人类都不认同这个说法吧?我也就不举例子了。 什么叫亲情呢?拥有相同或相近DNA的家族成员,一般来说会出于本能地拒绝交配,但他们却会互相合作,照顾与保护对方,共同抵御敌害,捕捉食物。因为这是生物对大自然严峻考验的一种回应,团结合作的家族将拥有更大的DNA延续机会,毕竟大家都拥有相同的DNA,由谁去延续它都一样。
对族群(国家,民族以及其他生物群落的)的爱 记得小时候看过《动物世界》,介绍一种可怕的毛毛虫,它们为了防止被鸟儿当早餐,采取了集团行动的方针,大家用虫海战术集体活动,届时整个树枝上密密麻麻全是蠕动的毛毛虫,以至于那个倒霉的即将被吃光叶子的树枝本身看起来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大毛虫————————人见了都害怕,更何况小小的鸟儿? 又有人喊了起来:“它们的母亲总是一次生一堆卵,你又能证明它们不是亲生兄弟姐妹吗?” 那么,毛毛虫不行,我们来看看难看的髯狗吧,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血缘体系,“远亲”,甚至还有不同的家族,并且还能吸纳来自其他族群或者落单的个体,它们集体捕捉食物,并让族群中的幼体优先享用————————而不是只让自己的后代优先。并且保障自己族群的食物不被其他族群掠夺。 在生物的族群中,虽然不存在血缘关系,但可以说同一族群的生物的生物,在DNA结构上是相似的,因此可以用“亲情”的逻辑解释,虽然比较淡薄。而那些并不具备本族血统的个体呢?为什么他们会为了这个族群而拼命战斗?为什么族群也会为了保障这个外来者的后代安全而协作? 因为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群落中,由于各个个体的智能相对更高,所以他们的逻辑与蚂蚁群落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个群体里,可能存在着很多完全不同性质的DNA种系,从理论上说他们是不会互相帮助的。但是,单独的犬科生物个体要生存与繁衍是很困难的,更何况在非洲,单独的髯狗根本无法与强大的猫科猛兽抗衡。 为了生存下去,髯狗们的祖先建立了以保障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群落,通过不同DNA种系个体的互相合作,在强化了整体战斗力的同时,也扩大不同个体的DNA繁衍机会。它们拥有首领,组成这个群体的不同家庭在它的号令下互相合作,维持了族群机能的运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家庭间的DNA种系不同,但依然可以通过合作关系以及后代的通婚来强化彼此间的联系。为了避免近亲交配,髯狗群体也不会过分排斥外来家庭的加入。 而人类…….你不觉得实际上人类和髯狗很相似吗?
和所有其他高级哺乳动物一样,人的大脑运转过程中,还要受到多种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这些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的时间、条件,是由编码你整个身体的DNA所设定好的。它决定了你对特定环境的反应,这些方面有时继承自父亲,有时继承自母亲,也可能因为某个祖先遗传下来的隐性基因在你体内显化,使你的反应(或者说性格)与其他家族成员完全不同。当然,一些天赋也是可以遗传的。 另一方面,后天形成的习惯就更简单了,比如,你幼年时因玩火而被严重烧伤,可能导致你一生都对火产生畏惧感。
个人习惯与个性 在人从婴儿的一无所知到思维完全固定(老年人的僵化思维方式…….),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生活的环境。人的思维特性必须与他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在这个身体的不断生长与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间的轴突与树突也会逐渐固定下来,一些不常用的部分因为闲置而退化,常用的部分被保留下来,同时各种与此相关的内分泌水平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会与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个人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方式。
人脑的极限,对辅助设备的依赖 人脑大约有140亿的神经细胞,它们通过轴突与树突构筑的立体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并联处理系统,这样,无数简单的逻辑处理单元便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那么,人脑有极限吗? 个人认为,当然有,而且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作用,最终迫使人们不断开发大脑的外延设施以弥补这个缺陷,那个外延设施被称为电脑。 当然,目前为止人脑还仅仅是在运算速度上达到了极限,而在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以及一些暧昧的模糊性信息处理方面依然还是有潜力的。于是有人又说:“瞧,那你还说什么?你难道认为以后电脑也能拥有这些吗?” 实际上,这是肯定的,虽然人脑在目前为止依然保持着优势,但并不代表以后依然能保持这个优势。 科学会不断发展,但这不仅仅是在对前辈积累的知识添砖加瓦,更需要新的,富有创造性的东西。如果只靠在祖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积累就能使文明水平得到线性发展的话,今天的人类很可能是作为蚂蚁的食物,一种笨拙而迟缓的动物存在的。 有人说,之所以今天的人类不是作为蚂蚁的食物而存在的,是因为蚂蚁的大脑实在太小太简单,在硬件上限制了其文明发展的最高极限——————它们所能理解的东西不会比一个10岁孩子理解的更多,无论怎样积累,无论积累多长时间,如果蚂蚁们不能突破这个硬件所规定的上限,将永远不可能饲养人类来作为它们的食物。 而对于人类,人工智能系统就是作为突破人脑性能上限而存在的,为了克服一些人脑在本质上无法克服的障碍,人们用一种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运算工具来提高自己大脑的运算速度与精度,从小石子发展到算盘,又从算盘发展到现在巨型计算机。 以目前的人类文明水平来说,人脑对于电脑依然保留有很多优点————一个虽然缓慢笨拙,且经常出错的电化学计算机,但毕竟经受了大自然几十亿年考验的,其所具备的创造性思维,模糊处理能力以及——————被很多人视为不可思议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直觉。 虽然这些被人类视为无可替代的要素,几乎所有高等动物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具备创造性思维以及其他人脑所具有的要素? 很多人(包括许多著名学者)都否认这一点。这是对的,对于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包括那些性能惊人的巨型计算机)来说,要实现这些确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使用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在根本上决定了对于人脑的优势仅仅在与运算的速度与精度。 不过先别激动,一只刚出生的豹子用拴狗的项圈就能束缚住,但只有弱智才相信,等它成年后这个拴狗的项圈依然能束缚住它。 在上面已经说了,人脑所具备的优势在本质上说,仅仅是无数功能简单的逻辑处理器通过复杂的轴突与树突联系成的庞大立体网络所产生的。那么,如果新世代的计算机能达到或超过人脑的网络规模,那么将具备全部人脑的优点,并全面超越它。 怀疑吗?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原先不可思议的东西都会变得平凡。《五星物语》的作者永野护设想,在无数万年以后人类开发出了一种名为Fatima的生物计算机,其“拥有128位元的处理能力”。 对于当时(80年代)来说,128位机已经是神话般的存在了吧?但现在已经实现了,并且还不过是一台游戏机的水平。 而现在,速度惊人的光计算机,擅长暧昧模糊运算的生物计算机,以及完美结合了两者优点,近乎于神话般性能的量子计算机正在世界范围内开发,它们所具备的性能越来越多地为世人所知,你又能否定,这些在理论基础上与他们的前辈————电子计算机完全不同的继承者,不能达到或者超越人脑的水平吗?要知道,这些新世代计算机与我们正在使用的电子计算机的差异,就如同电子计算机与算盘的差异一样巨大。
人脑可以脱离这些危险的辅助设施而继续发展吗? 绝对不可能。把我烧死我也不相信,人脑能不依靠这些外延设施的帮助而继续发展!现在人脑已经开始到达极限了!除非把人脑机器化。
就目前的条件来说,人类文明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更新、强化人工智能系统,而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最终将全面地超越人脑,达到一个人类所无法理解的境界(当然,最初人类是可以理解的,但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本身所具备的自我进化特性,以及其高智慧,将使自己以远远超越自然的速度进化)。
或者,放弃人工智能的开发,完全依靠人脑,或者仍然停留在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如果人类选择了这样的生存道路,那么人类的灭亡指日可待。没错的。
有人寄希望于知觉,可是知觉是什么?不过是个人经验与条件反射的作用而已。的确,有人可能通过直觉而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屡次拯救自己的生命,但是,这也只是因为相对与其他人缓慢的逻辑信息处理速度,一瞬间的直觉更能使人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但是,对于每秒进行几百万乃至上亿次逻辑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智能,这只有部分人具备,且很不可靠的直觉又能其多大作用呢?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