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社会心理学第五节态度(2)

时间:2008-11-09 05:22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32次

 

  • nbsp;  1.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
        2.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
        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三)社会交换论
        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
    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持有者不是被
    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
    素(失)的代数和。个体选择何种态度取决于这种态度能使其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收
    益如何。但是个体并非永远是理智计算的决策者,而且个体对这种精确的计算过程也未必
    意识到。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由于态度是个体对人和事物的倾向,目前还难直接测量。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态度测量始于20世纪凹年代。
        在使用态度量表进行测量时,主要测量态度方向与态度强度两个维度。前者是对态度
    对象肯定或否定的反应以及中性反应的测量;后者是对上述三种反应的深度的测量。
        态度量表分单维量表与多维量表。单维量表有瑟斯顿一蔡夫的等距量表,李克特的累
    加量表等;在多维量表中有奥斯古德的语义分化量表,博加达斯的社会距离量表等。
        本书第五章专门介绍量表及心理测量,请读者自行参考。
    人际关系的概念
    第六节  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其特点是:
        (一)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
    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二)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
    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们直接体
    验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
    抑郁。    ·
        (三)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
    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
    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共
    同的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
    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
    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或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中,彼此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
    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图2—2是对人际关系状态予以直观描述。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