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心理测验第一节概述

时间:2008-11-09 05:22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93次
  • 第五章  心理测验学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第一节  概  述
        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始于欧洲,19世纪传人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
    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都必须以心理测验为基础。因此,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心理测验虽然只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学科之一,也是心理学中较年轻的分支,但其思想
    和实践源远流长。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是世界上
    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在古希腊,测验作为教育的附加物,既测智力技能又测运动才干。
    在中世纪,欧洲的某些大学已开始使用考试方法。但科学的心理测验则是在工业成功后的
    19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的。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P.Galton)。作为达
    尔文的表弟,他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
    同而遗传的。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这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理
    测验,但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高尔登也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他第一个提出
    了相关的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K.Pearson)加以发展,创立积差相关法,这使判定
    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
        另一个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
    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
    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在此文中,卡特尔写到:“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
    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又说:“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
    值都可以增加。”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
    较。所有这些都是测量学上的重要概念。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也对心理测验发生了浓厚兴趣。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
    多教育家、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
    育方法。作为委员之一,比内(A.Binet)极力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
    后的儿童。经过他与助手西蒙(T.Simon)的精心研究,次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
    篇文章,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
    的量表。这个量表很粗糙,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
    验。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删掉了1905年量表中不合适的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咨询师
    目,增加了一些新题,使总数达到59个。在这次修订中,比内首次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
    算成绩,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登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
    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溅验的十年。在此以后,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大半是文字材料,对于未受过教育的儿童无
    法使用,尤其是在理论上,这类量表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即偏重于用语言文字材料去测
    量智力,只能着重测量到智力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有效地测定整体的智力。由于理论上的
    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都是个别测验,每次只能测查一个人,
    这在时间上是很不经济的。而运用团体测验则在同一时间可以测量许多人,这是心理测验
    方式的极大进步,也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团体测验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推孟的研
    究生欧提斯(A.S.Otis)所编团体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广
    泛用于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战后此种测验经改造广泛用于民间,尤其
    为教育和工商等各界普遍采用。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是因素分析盛行的十年,在此期间多项能力
    倾向测验被编制出来,这些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渐
    受到人们重视。此外,普通能力倾向(智力)测验也向多元化发展。在这里要特别提及韦
    克斯勒(D.Wechsler)所编的学前儿童、学龄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其一,他在前人工作
    基础上,大胆地、富有成效地抛弃智龄这个测量单位,而运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其
    二,他将智力量表分为言语和操作两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包含有不同的分测验,这样不仅
    可计算IQ总分,也可区分智力的不同侧面。    、    .
        4.人格测验的发展:心理测验的另一领域是涉及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的人格评
    估,通常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的测量。人格测验
    的先驱是克雷丕林(E.Kraepelin),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而1920年问世
    ·的罗夏测验(RorschachTest)则是投射测验的发端。自凹世纪40年代后,人格测验逐渐增
    多,并在技术上得到改进,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l)、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我国近代心理测验大约源于1914年前后。凹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心理学家曾两次修
    订过比内量表。但自此之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心理测验工作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处于停顿
    状态。十年动乱后,随着心理科学的恢复和发展,心理测验工作也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
    道路。自1979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家组织起多个协作组,先后对国外广泛采用的智
    力和人格测量工具进行修订。此外,近些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测验本土化,编
    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智力测验、人格测验、适应行为量表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功。我
    们期望通过一代或数代人的努力,心理测量与测验事业将会在它的发源地发扬光大。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
    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这个定义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基本的要素:
        1.行为样本
        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严格地说,是一个人对测验题目所进行的反应。一个测
    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所有可能的题目,它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题目的一
    个样本。
        行为样本的意义,正如对水文、空气和人体血液等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时的取样研究一
    样,取部分代表全体,例如,医生在分析血型的时候,往往只需抽取很少一部分血样进行
    分析。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也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样本进行观察,
    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取样研究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即不是任
    何部分都可代表全体。
        所谓行为样本,是指有代表性的样本,或者说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显然,
    这种行为必须是能够提供给我们足够有用的信息,能反映被试者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然
    而,由于所取得的标准样本只是代表某些心理功能,并不能反映这种功能的全部,所以,
    总不免有某种程度的偏差。因此,只有在全部了解行为样本的意义以后,才能正确使用心
    理测验。
        2.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为了使不同的被
    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在测验
    编制时,测题的印刷和成批生产的器具要保证物理性质上的一致;对被试者的指导语尽管
    不能编得天衣无缝,但是要尽量编得全面,凡影响测验作业的每一种情况,都要有详细的
    说明,以保证被试者在反应时应减少误差的影响;评分标准也要在测验编制时规定明白,
    必要时还应该举例说明,以使主试者评分时按同样的标准规则记分。
        标准化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应该知道,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
    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相比较才有意义。常模的功用,是
    给测验分数提供比较的标准,即提供某一标准化的样组在某一测验上的平均分数,从而对
    测验分数加以解释。常模是否可靠,关键是有无一个代表性的被试样本,即建立常模的这
    组被试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是依据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原则挑选出来的。
      3.难度的客观测量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的某些方面,总是与标准化的讨论联系在一起的,即对心理测验的
    客观性要求涉及到标准化问题。因此,在不受被试者主观判断支配的范围内,测验的实施、
    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要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然而,一般地说不是这样,

    .91R.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因为绝对的客观性和标准化实际上是难以获得的。但无论如何,客观性总是测验编制的目
    标,并且在大多数测验中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
        客观性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定必须客观。比内和西蒙
    在编制1905年量表时,将测题由易到难加以排列,其难度是根据将测题施测于50个一般
    儿童以及少数智力落后的儿童的结果来决定的,这是最早以客观的方法来决定测题难度的
    尝试。如今,它已成为现代心理测验编制的一个普遍原则。此外,在选择测题时,往往也
    采用客观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被试通过某一测题的百分比作为标准。如果某题的通过比
    例太高或太低,则表明该题太容易或太难,这些测题就应该删除。如果某种难度水平的测
    题太少,则应该补充新的测题。
        各种心理测验的客观性高低也是不相同的,相对而言,神经心理测验客观性最高,智
    力测验也较高,人格问卷次之,而投射测验的客观性较低。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把心理测量同物理测量等量齐观,是导致人们对心理测验产生种种误解的原因。由于
    心理现象比物理现象更加复杂,测量起来也更困难,因此,心理测量具有独特的性质o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
    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response)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所谓特质是用来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有内在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个人对刺
    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例如一个人喜欢修理自行车,喜欢观看机器运转,阅读机械方
    面的杂志等等,我们就可以推论此人具有“机械兴趣”的特质。智力也是一种特质,如果
    某人广闻博见,谈吐流畅,计算敏捷,动作灵活,学习成绩优秀等,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有
    较高的智力特质。可见,特质乃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别的特征。但它又是一个抽
    象的产物、一个构思,而不是一个直接测量到的有实体的个人特点。由于特质是从行为模
    式中推论出来的,所以心理测量永远是间接的。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
    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
    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等,而这一连续序列是由某一团体或一群人的某
    类行为特点或心理特征构成的,所以每一个人被测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