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学界动态

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

时间:2005-11-18 23:00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14次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三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课题--"抗肿瘤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平台"、"创新性抗感染抗炎药物高效筛选研究与应用平台"、"抗传染病药代动力学平台"取得丰硕成果。日前,该所向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进行了自验收汇报,得到较高评价。这标志着该所已逐步构建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新药研发体系,为推进其自身或与医科院内外其他单位进行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  

  "抗肿瘤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研究平台"课题,由该所邵荣光教授任课题负责人。该研究项目通过对肿瘤耐药新药、耐药逆转剂评价标准的研究,发现了新的肿瘤耐药基因,筛选获得了一些新的肿瘤耐药新药、耐药逆转剂,如发现了4种可能与细胞耐药相关的基因,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和确认sorcin基因与白血病临床耐药具有相关性,同时还在临床上首次发现Ergic-53与血液肿瘤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开发的第三代耐药逆转剂PND已获得国家专利并转让,将进行临床试验;通过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剂的药效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的研究,获得了新的细胞周期阻断和凋亡诱导剂;通过对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的药效评价模型与相关评价标准的研究,发现了几个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模型及相关评价标准的研究,获得了两个目前最小型化的融合免疫偶联物;基于已建立的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建立了体外和动物体内移植瘤耐药模型,可用于体内、外耐药机制和耐药逆转研究。  

  "创新性抗感染抗炎药物高效筛选技术平台",由该所联合华北制药集团、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三方共建,旨在全面开展针对严重病毒感染和耐药细菌感染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开展创新性抗感染抗炎药物高效筛选技术和应用研究。  

  该研究项目新建了32个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模型,5个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新模型;建立了常规与特殊环境微生物菌株的采集、分离和保藏体系;建设了微生物产物样品库和天然产物与合成化合物纯品库;进行了微生物产物的规模化高通量筛选,年间共利用42个筛选模型,进行了34万多样次的规模化筛选,其筛选规模和技术水平总体上达到微生物药物筛选的国际先进水平;对阳性菌株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活性化合物进行了深入评价研究,共获得复筛阳性样品513个,其中4/5是粗提品,1/5是纯化合物;共对十多种筛选模型的30多株微生物的发酵液进行了大量发酵、提取、分离与活性成分的鉴别,其中分离得到活性纯化合物80多种;对得到的活性纯天然化合物和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药效活性评价,其中获得活性确定的先导化合物或药物候选物20多种。  

  由于近年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抗传染病药代动力学平台"2004年获得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的项目支持。抗生素是临床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药物,它不直接作用于人体,而是作用于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就与通常药物不同。一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和药物的相互关系,而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要研究机体、药物和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平台建立了人重组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Caco-2细胞、细菌β-内酰胺酶、钝化酶、外排泵研究抗生素代谢的新方法和新模型;与该所微生物药物筛选平台对接,对候选化合物进行了早期AD鄄MET评价;建立了抗生素PK/PD研究模型和方法;完善和规范了抗生素生物检定测定方法;建立和完善了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研究规范和操作规程,达到每年评价3~5个一类新药的能力。目前,已完成一类新药17997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类新药威替米星对细菌钝化酶的稳定性研究、6个一类新药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抑酶作用的研究、8个新药的PK/PD研究。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