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2月24日电 香港科技大学三位科学家日前获得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的二等奖。科技大学24日举行记者会,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技大学生化系主任叶玉如教授的“神经肌肉突触新信息传递机制的鉴定”研究,是这次得奖项目之一。据叶教授介绍,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或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之间发生的信息传递的接触点。叶教授和其研究小组发现并鉴定了一种帮助神经肌肉突触形成的新信号传导途径和机理,识别出当中两种关键分子,包括五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型激酶(cdk5)和蛋白Eph受体类的新作用。 叶教授表示,此项研究可增进对神经肌肉突触产生的讯号传递机制的了解,为治疗神经退化疾病如老人痴呆症等药物的研制,开辟了新的方向。 另外,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汤子康和王克伦教授合作的“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Zno薄膜的室温紫外激光发射”项目也同样获得了这项殊荣。他们首次在高质量的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薄膜中观测到室温紫外激光发射,打破了氧化锌只能在低温下受激光发射的发光局限。 据汤教授解释,半导体白光照明的好处是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比白炽灯长100倍,预计将来能广泛地用在汽车灯、交通讯号灯、路灯和家用电灯上。 新华网香港2月24日电 香港科技大学三位科学家日前获得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的二等奖。科技大学24日举行记者会,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技大学生化系主任叶玉如教授的“神经肌肉突触新信息传递机制的鉴定”研究,是这次得奖项目之一。据叶教授介绍,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或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之间发生的信息传递的接触点。叶教授和其研究小组发现并鉴定了一种帮助神经肌肉突触形成的新信号传导途径和机理,识别出当中两种关键分子,包括五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型激酶(cdk5)和蛋白Eph受体类的新作用。 叶教授表示,此项研究可增进对神经肌肉突触产生的讯号传递机制的了解,为治疗神经退化疾病如老人痴呆症等药物的研制,开辟了新的方向。 另外,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汤子康和王克伦教授合作的“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Zno薄膜的室温紫外激光发射”项目也同样获得了这项殊荣。他们首次在高质量的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薄膜中观测到室温紫外激光发射,打破了氧化锌只能在低温下受激光发射的发光局限。 据汤教授解释,半导体白光照明的好处是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比白炽灯长100倍,预计将来能广泛地用在汽车灯、交通讯号灯、路灯和家用电灯上。(完)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