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是一种肝脏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和降解已经衰败的蛋白质和脂质,在清理循环系统中补体包裹的微粒(complement-coated particles)方面作用重大,但是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没有发现这个过程中的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s)。来自加州旧金山南部(South San Francisco, CA)的Genentech基因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并确认了一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RIg,为研究免疫学疾病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0日Cell封面。
在血液或体液内除Ig分子外,还发现另一组参予免疫效应的大分子,称为补体分子。早在19世纪末,发现在新鲜免疫血清内加入相应细菌,无论进行体内或体外实验,均证明可以将细菌溶解,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免疫溶菌现象。进一步证明免疫血清中含有二种物质与溶菌现象有关,即对热稳定的组分称为杀菌素,即抗体(complement,C)。其后又证实了抗各种动物红细胞的抗体加入补体成分亦可引起红细胞的溶解现象。自此建立了早期的补体概念。即补体为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它可被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所活化,产生溶菌和溶细胞现象——单独的抗体或补体均不能引起细胞溶解现象。 补体系统在清除病原菌,免疫复合物,以及循环系统中的凋亡细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在噬菌细胞(phagocytic cells)表面的补体受体靶定包裹在上述这些微粒外面的补体片段来完成的。虽然目前已经了解KC这种巨噬细胞可以参与这个过程,但是具体补体受体还并未被发现。Genentech 的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RIg可以结合C3b和iC3b(C3b配体)补体,并且KC细胞结合C3微粒的噬菌作用需要有CRIg的表达。反过来,研究人员也发现CRIg缺陷型小鼠不能进行有效的C3补体结合的微粒清除,从而导致小鼠的感染和致死。这些都说明了CRIg在C3补体介导的噬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研究补体系统以及相关免疫学疾病提供了重要信息。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