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利用一种来自领鞭毛虫(choanoflagellates)的基因,将小鼠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领鞭毛虫是一种与动物相关的单细胞生物。这一突破表明,驱动干细胞形成的关键基因在近10亿年前的单细胞祖先中就已存在。生成的干细胞被用于创造嵌合小鼠,展示了古老的遗传工具如何与现代哺乳动物生物学相结合。这一发现重新定义了干细胞的进化起源,并可能为再生医学的进步提供启示。 关键事实:
来源: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研究内容: 在实验中,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Alex de Mendoza博士与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使用领鞭毛虫中的基因创造了干细胞,并将其用于生成一只活生生的小鼠。领鞭毛虫是动物最近的近亲,其基因组中包含Sox和POU基因的版本,这些基因在哺乳动物干细胞中驱动多能性(即细胞发育成任何细胞类型的潜力)。这一意外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这些基因仅在动物中进化的观点。 de Mendoza博士表示:“通过成功利用来自单细胞亲属的分子工具创造小鼠,我们见证了近10亿年进化中功能的非凡连续性。这项研究表明,参与干细胞形成的关键基因可能比干细胞本身更早起源,或许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多细胞生命铺平了道路。” 2012年,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奖,证明了仅通过表达四个因子(包括Sox2和Oct4基因)即可从“分化”细胞中获得干细胞。在这项新研究中,通过与香港大学Ralf Jauch博士实验室的合作,团队将领鞭毛虫的Sox基因引入小鼠细胞,替代了原生Sox2基因,成功实现了向多能干细胞状态的重编程。为了验证这些重编程细胞的有效性,它们被注射到发育中的小鼠胚胎中。
研究意义: 该研究追溯了Sox和POU蛋白的早期版本如何被单细胞祖先用于某些功能,这些功能后来成为干细胞形成和动物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de Mendoza博士解释说:“领鞭毛虫没有干细胞,它们是单细胞生物,但它们拥有这些基因,可能用于控制基本细胞过程,而多细胞动物后来可能将这些基因重新用于构建复杂的身体。” 这一新见解强调了遗传工具的进化多功能性,并让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生命形式如何利用类似机制驱动细胞特化,远在真正的多细胞生物出现之前。
应用前景: Jauch博士指出:“研究这些遗传工具的古老根源,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如何调整或优化多能性机制。”他提到,通过实验合成版本的这些基因,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得比原生动物基因更好,从而推动技术进步。 关于这项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的新闻:
原始研究:开放获取。“The emergence of Sox and POU transcription factors predates the origins of animal stem cells” by Alex de Mendoza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