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NATURE:中国科学界将发生大变革

时间:2014-09-25 13:03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作者:未知 点击: 228次
(责任编辑:泉水)
 
 

中国科学的转型巨变

自共产主义的中国建立开始,中国科学发展的核心院所——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就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就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体制改革以促进合作、加快研究进展。改革拥护者认为,这一举措将使中国无论在神经科学领域还是粒子物理学领域都成为世界领导者;同时也有人质疑,当今的中国是否真正需要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机构。

中科院总部设于北京,拥有6万名员工、104个研究所和约420亿元(68亿美金)的财政预算。这些预算中仅一半以下来自政府资助,作为管理费用和员工薪资,其余部分来自竞争性的政府基金。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922日接受《自然》(Nature)期刊采访时表示,这次改革是研究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改革。

白春礼院长设计的改革方案,严格遵循习近平主席于20137月提出的中科院成为世界科研领导者的要求。尽管中国在科研上的花费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但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在基础科学突破性进展和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投资回报。白院长认为,这种不佳表现一方面是因为研究人员(包括中科院的研究人员)薪资低,争取用各方经费补充增加自己的收入,以致于研究课题很分散。另一方面,有些研究人员为了独占研究成果而避免与他人合作。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中就发现有20个来自中科院的不同研究所在做相关课题,但彼此之间大多不认识,也就是说在开展重复的工作,缺乏交流。此外,研究人员对与企业代表交流科研成果的应用表示兴趣冷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白院长将科学研究分为四类,并且挑选中科院的相关研究人员在这四类研究中共同协作。同时提高研究人员薪资,使其收入从原本70%依赖于经费资助变为30%,以鼓励研究人员在少数大型问题上合作,而不是为了寻求更多的经费资助而在分散的课题上追求微薄的成果。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教授认为,团队合作才是关键。

第一类研究致力于针对基础科学建立卓越研究中心,重点关注中国有机会占领主导地位的领域。蒲慕明所长已经从11个不同的中科院研究所中挑选出40名研究人员组成一个脑神经科学研究小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用于神经退化疾病模型研究的转基因猴动物模型。另一个中心由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所长领导,重点关注地震活跃的高原区。该团队着重探究地壳下层的变化如何随着时间而发生。其他的中心将关注于粒子物理学、钍基熔盐反应堆以及量子信息学。该项目计划到2020年时建立20个中心。第二类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尚未发展的潜在商业领域,包括微卫星、海洋信息技术和制药。第三类将围绕大型设施建立合作。例如,上海的同步加速器和蛋白质科学中心将会建立联系,使得高精度的蛋白研究更加便捷,并且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支持。第四类研究正在规划中,将会投入到促进地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中。首先将会关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以帮助人民群众做好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的防御工作。

然而,也有人对涉及中科院关键问题的改变提出反对意见。一位来自中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科院雇佣了太多年轻研究人员,这些人未经严格的审查、未能充分证明自身能力就获得职位。而白院长认为,改革提供的机会就是要鼓励大家进步,这摆脱了美国解雇式的科研系统风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政策专家曹聪博士认为,中科院系统太庞大、难操作,世界上没有哪个组织机构有如此多的职能。然而,白院长认为,正是中科院的多职能使得中科院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需要了解历史。

游文娟 编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