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 公元元年 传说公元前2800年前,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先对内脏作解剖处理。 据《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国夏朝已有关于动物习性的记载。 据河南安阳殷墓出土的蚕绢,表明在公元前12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经驯养家蚕,利用蚕丝织成丝绢。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周朝《诗经》上记有植物名称一百余种,动物名称二百多种。 据《周礼》,中国周朝时,已把生物分为动、植物二大类,并将动植物各分为五类。 公元前640年,古希腊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生命来源于水,并依赖于水。 公元前七至六世纪,古希庸人间那克西曼德提出生命起源于泥泽之说。 公元前六世纪,进行人体解剖,指出脑是思想和感觉器官 (古希腊 阿尔克梅翁)。 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力图摆脱迷信,重视自然疗法。古希腊人柯斯的希波克拉底研究了病危时的情态,提出四体液说。 公元前五世纪,提出四元素理论(火、气、水、土),认为它们的结合和分离是爱和憎所引起。发现了耳蜗。指出皮肤可进行呼吸。首次提出血液流出流进说,并认为心脏是中心 (古希腊 恩培多克勒)。 公元前384一前322年,提出“隐得来希”的生机论。发表《动物自然史》《动物结构学》、《动物发生学》、《论灵魂》等书。记载了五百多种动物(古希腊 亚里土多德)。 公元前372,发表《植物志》、《植物起源》等书,标志植物学的创始。提出理性位于脑的观点。(古希腊 狄奥弗拉斯图) 据《山海经》,中国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战国时代,以有近百种药物的记载。 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中国战国时代的《扁鹊难经》有人体解剖、人体生理、病理、疗法等记载,还提及气血循环理论。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战国时代的《内经》已有气血循环等生理现象的记载和尸体解剖的知识。 公元前258一前257年,从事比较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最早的研究(古希腊 埃拉西斯特拉托)。 公元前三世纪,进行人体解剖,改良解剖技术与用语(古希腊 希罗费罗)。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尔雅》注释了诗经中的草木虫鱼鸟兽之名。 公元前二世纪,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相对立,将原子论应用于医学(罗马 阿斯克勒必阿德)。 公元前一世纪,前汉后期的《汜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旱地农业耕作知识和多种农作物的丰产技术(中国 汜胜之)。
公元元年 ~ 公元1000年 25至220年,中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 一世纪,《药剂学》五卷问世。该书集古希腊人药物和应用植物学之大成(古希腊 底奥斯柯里德)。 二世纪西汉时,指出大麻有雌雄的区别(中国 崔实)。 二世纪,医学家盖仑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医疗、药物等领域均有新发现,著述也很多(罗马 盖仑)。 三世纪初,汉末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外科手术(中国 华佗)。 四世纪,著作医学百科辞典七十卷,与宗教迷信进行了斗争(古希腊 奥勒巴西奥斯)。 晋代的《竹谱》是最早的植物专谱(中国 戴凯之)。 304年,晋代的《南方草木状》中,分草、木、果、竹四章,列举华南植物79种,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书中并有生物防治的记载(中国 嵇含)。 五,六世纪,后魏时的《水经注》内有鱼化石的记载(中国 郦道元)。 六世纪,六朝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七百二十多种药物的特性(中国 陶弘景)。 六世纪,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提到豆科植物肥田的事实——即根瘤菌的作用(中国 贾思勰)。 据传七、八世纪,中国唐朝托名郭橐驼著《种树书》中,记有很多嫁接的方法。 七世纪,唐朝《千金方》中记有脚气病的症状和疗法,以及用龟甲治软骨病,用羊猪肝煮汁治夜盲症等药方(中国 孙思邈)。 八世纪,唐朝《本草拾遗》中记载有很多药物知识(中国 陈藏器)。 八世纪,研究了羊、马、骆驼、野生动物和人体的生物学特性(阿拉伯 阿尔·阿斯密)。 九世纪,根据希腊和印度的知识写成《医学大百科辞典》,被认为是医疗化学的先驱(阿拉伯 阿尔·拉兹)。 九到十世纪,唐朝《酉阳杂俎》中已有涉及动物逃避敌害的方法(中国 段成式)。 十世纪,宋朝的《铜人针灸经》中,认为从夏商起就有针灸疗法(中国 王维德)。 十世纪,宋朝的《菊谱》中指出,变异可形成生物的新类型,并记有35个菊花品种(中国 刘蒙)。 十世纪,《医学经典》一书对以后六个世纪影响很深(阿拉伯 伊本,西拿)。
公元1000年 ~ 公元1800年 十一世纪,发表《眼科医学宝典》三卷,载有眼的解剖等内容(阿拉伯 阿里·伊本·爱萨)。 1078—1085年,宋朝的《埤雅》中,对265种动植物作了解释(中国 陆佃)。 1163年,中国宋朝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 十三世纪,宋朝发表《洗冤录》,内容是尸体检验的各种方法,是一部较早的法医著作(中国 宋慈)。 1270年,宋代的《尔雅翼》中,有生物界生存竞争的记载 (中国 罗顾)。 中国宋代的《农桑辑要》中,已有人工选择的方法和事例。 十三世纪,元朝的《农书》中,提出生物适于生长的地区因种类、本性不同而异的学说(中国 王桢)。 1406年,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对许多种植物作了简要说明,并画出了414种植物的图(中国 朱(木肃))。 明朝刊行的《国脉民天》中,提及人工选择的原理(中国 耿荫楼)。 1493年,意大利人达·芬奇模仿鸟的结构,首次设计各种飞行器。 十五世纪末,绘制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人体解剖图(意大利 达·芬奇)。 1543年,比利时人韦萨利的《人体机构》一书,批判了盖仑的解剖学。 1555年,首次将鸟类骨骼和人体骨骼作了比较,由此开创比较解剖学(法国 贝朗)。 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是科学上的重要典籍(中国 李时珍)。 1596年,明代《闽中海错疏》中有海中无脊椎动物的记载 (中国 屠本睃)。 十七世纪,明朝《农政全书》中,指出植物应天时而种植的重要性(中国 徐光启)。 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英国 哈维)。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康熙几暇格物论》,内有早已灭绝的古代毛象的记载(中国 爱新觉罗·玄烨)。 1660—1678年,研究燃烧和呼吸对于空气的影响(英国 波义耳)。 1665年,制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首次提出细胞的概念(英国 胡克)。 1675—1683年,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轮虫、滴虫和细菌 (荷兰 列文虎克)。 1688年,清朝的《花镜》中指出植物随气温而变异,并记有植物嫁接法(中国 陈昊)。 1694年,在欧洲第一次证实植物是有性别的(德国 卡默拉留斯)。 1713年,开展了胃液消化作用的研究(法国 罗默)。 1727年,出版《植物静力学》,1733年出版《动物静力学》,将力学实验法导入生理学(英国 哈尔斯)。 1742年,中国清代出版《授时通考》,是有关农业,园艺及工业的重要著作,内有栽培植物的考证。 1742年,清代《巨田编》,有人工选择的记载(中国 帅念祖)。 1753年,提出植物碳素营养的概念(俄国 罗蒙诺索夫)。 1753年,发表《自然系统》,确定双名命名法(瑞典 林奈)。 1757—1766年,出版《人体生理学纲要》,奠立近代生理学,提出应激性学说(瑞士 冯·哈勒)。 1759年,出版《发生的理论》,创立胚胎发育的后成学说(俄籍德国人 沃尔弗)。 1765年,否定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并在1768年,首次以蝾螈为材料,进行了动物的再生实验(意大利 斯巴兰让尼)。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