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旭日干解读院士增选:有"助选"行为者一概排除

时间:2009-12-15 05:04来源: 作者:

  “48名当选院士都接受了品行与学风道德的严格评审!”12月2日下午,在中国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通报会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旭日干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院士增选过程及结果作了解读。

  “助选”活动涉及品行与道德

  旭日干院士说,中国工程院去年修订了《中国工程院章程》,在院士标准和条件中,增加了“品行端正”内容,“意在突出学风道德,把学风道德作为院士的重要标准和条件!”

  他说,“这不仅经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大会讨论通过,更得到了全社会赞同。”最近10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出现了各类学术腐败事件,学风道德建设出现危机;而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与荣誉称号,在学风道德上不应有任何问题。

  旭日干院士透露,在今年增选评审过程中,评审团对候选人业绩材料的真实性给予高度重视,严格审核材料是否不实、是否存在“成果包装”嫌疑等。“除了候选人材料中不能有任何不实事求是的内容外,凡是搞‘助选’活动的候选人,即便业绩再突出,也必定被排除出增选名单。”

  “有些候选人到处找人、四处活动,介绍自己情况;有的甚至由单位出面托关系、送礼等……这些‘助选’活动涉及品行与道德。有此类行为的候选人,我们一律不作任何考虑。”旭日干告诉记者,有些候选人业绩不差,若不搞“助选”活动,最终是有当选可能的。正因为“多此一举”,恰恰使自己与院士无缘,“这样的候选人,并不是个别的一个两个”。

  记者注意到,与2007年相比,在《中国工程院致2009年新当选院士的信》中,新增加了“对新院士的期望”:不宜过多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同时,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拒绝为商业性广告造势等,依旧赫然在目……旭日干表示,院士荣誉虽是终身的,但无论中国工程院还是中国科学院,对院士均有一整套包括学术道德在内的严格约束机制。“相信新当选的院士,尤其是年轻院士,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尽到应尽的责任。”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首次低于60岁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6.2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32人,占新当选人数的66.7%;50岁(含)以下的14人,占29.2%;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1岁。”

  “此次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是工程院历次增选中最年轻的一次。”旭日干院士介绍,2003年和2005年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为62岁,2007年为60.6岁。“其中,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邓中翰41岁,不仅是今年当选院士中最年轻的,也是中国工程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年轻化’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旭日干院士说,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一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国留学的70岁左右的专家先后当选院士,他们都是工程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而在2001年后的院士增选中,出现了“年龄断层现象”——由于“文革”等历史原因,工程科技界的多个领域难找某一年龄段的杰出人物……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后培养的年轻专家正脱颖而出,包括‘海归派’,他们在海外求学深造,回国后又有了10至20年的工作经历。”旭日干院士说,这批新一代专家已开始进入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已当选院士。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