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学习记忆

大脑之外的细胞竟也具备惊人记忆能力!

时间:2025-02-27 19:49来源: 作者:

摘要
最新研究表明,大脑之外的细胞也能存储和处理记忆,挑战了记忆仅限于神经元的传统观点。科学家发现,非脑细胞在暴露于间隔化学信号时,会像神经元一样激活“记忆基因”。这一发现表明,通过重复学习可能是所有细胞的基本特性。研究结果不仅拓宽了我们对记忆的理解,还可能为学习和记忆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发现

  • 非脑细胞的记忆能力:神经组织和肾脏组织中的细胞在间隔刺激后激活了“记忆基因”,与神经元类似。

  • 间隔效应:非脑细胞在重复且间隔的化学信号刺激下,比连续信号更能强烈保留记忆。

  • 未来展望:这一发现可能为记忆相关疾病的创新治疗提供新途径,并深化对器官功能的理解。

来源:纽约大学(NYU)


研究背景

传统观点认为,记忆仅由大脑及其神经元存储。然而,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也具备记忆功能。这一发现为理解记忆机制开辟了新途径,并可能为增强学习和治疗记忆相关疾病提供新方法。

研究主要作者、纽约大学的Nikolay V. Kukushkin表示:“学习和记忆通常被认为仅与大脑和脑细胞相关,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也能学习和形成记忆。”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借鉴了神经科学中的“间隔效应”原理,即通过间隔学习比集中学习更能有效保留信息。为了验证非脑细胞是否具备类似能力,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研究了两种非脑细胞(一种来自神经组织,另一种来自肾脏组织),并通过化学信号模拟大脑神经元在学习过程中接收的神经递质模式。

为了监测记忆和学习过程,科学家对这些非脑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在“记忆基因”激活时发出荧光信号。结果显示,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化学脉冲的重复模式,而不仅仅是信号的持续时间。这与大脑神经元在学习过程中识别间隔学习而非集中学习的能力类似。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当化学脉冲以间隔方式传递时,非脑细胞中的“记忆基因”比一次性传递时激活得更强烈且持续时间更长。Kukushkin解释道:“这反映了间隔效应的作用,表明通过间隔重复学习的能力并非脑细胞独有,而可能是所有细胞的基本特性。”

研究意义

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记忆提供了新方法,还可能带来健康相关的实际应用。Kukushkin指出:“这一发现为理解记忆机制打开了新的大门,可能为增强学习和治疗记忆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法。同时,它提示我们未来需要将身体视为大脑的延伸——例如,考虑胰腺如何‘记住’过去的饮食模式以维持血糖健康,或者癌细胞如何‘记住’化疗的模式。”

研究团队与资助

该研究由Kukushkin和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Thomas Carew共同指导,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NYU研究员Tasnim Tabassum和当时的本科生研究员Robert Carney。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R01-MH120300-01A1)。


关于这项遗传学与记忆研究的新闻

  • 作者:James Devitt

  • 来源:纽约大学(NYU)

  • 联系人:James Devitt – NYU

原始研究:开放获取
“The massed-spaced learning effect in non-neural human cells” by Nikolay Kukushkin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