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吴常信院士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提了多年,规章制度也制定了不少,当前的关键在于如何抓好落实。”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长期关注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他认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工作意义重大,当务之急是要把教育、治理、监督和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为顺利实施“2011计划”,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学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 记者:早在2009年,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刚成立就专门设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由您担任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多年来,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有很多思考。从宏观角度来讲,您认为新时期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着眼点何在? 吴常信:科研诚信工作确实十分重要,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尤其如此。因为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高校的科研诚信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能不能快出成果、出好成果,还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所以社会对高校的科研诚信工作的期望很高,高校在科研诚信方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社会诚信中起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学术不端、科研失信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国内外影响。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各界都对高校科研诚信、学风建设工作相当重视。 政府各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学风建设,随着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对这项工作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决定在高校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而且早在10年前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学风建设的文件。国家一些相关部门、机构也都对学风建设、科研诚信工作高度重视。比如,科技部于2006年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并在次年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6个部门,共同建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现联席会议单位已增至10个部门和单位。2009年,10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由此可见,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工作的“意见”、“建议”、“办法”,已经不少了,关键是要如何把它们都落到实处。 记者:如何把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重点抓了哪些工作? 吴常信:搞好学风建设,应坚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需要从教育部、高校、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共同努力。对于教育部来讲,成立由社会科学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很及时,也很必要。我担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也深感责任重大。近几年来,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了不少活动,加强了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指导。 比如,经常组织学风建设工作做得好的教师和团队到高校去介绍经验,让广大师生明白什么是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知道如何遵守学术规范,清楚哪些是学术不端行为。我个人认为,做好学风建设的教育、普及和宣传很重要,这是抓好落实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没有了解,谈何落实! 去年,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印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一书。这个学术规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便于携带和交流。手册编印后,我们在一些高校中举行了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委员们已在本校和其他高校组织了20多场报告会。从反馈的情况看,宣讲的效果是好的。 记者:学风建设需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在教育层面科技委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对于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有何良方? 吴常信:科研失信大致可分为学术不端、学风不正、学术失范等几种。要有效地治理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弄清这种行为的成因。对无意的或不知情所造成的失误要重在宣传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对明知故犯的,则要采取教育加惩罚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治理和惩处不端行为,对于学风建设工作来说,确实是十分重要。只有奖惩得当,才能激励科研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不端行为,我们一定要下大力度治理。比如,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几年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70余篇论文存在造假行为,就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已经给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对于这种明知故犯的、情节严重的不端行为,严格的惩处是必须的。如果轻描淡写,放任自流,不仅会影响高校的形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容忍和迁就会加快高校科研失信和学术不端风气的滋长和蔓延。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