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邬贺铨:多方解决院士年轻化对资源分配影响

时间:2010-02-02 15:44来源: 作者:

  院士年轻化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然而,在肯定这一趋势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同时,有人也提出害怕,即年轻院士是否会受声名所累或所惑,从而对学术资源的公平分配造成负面影响?2月1日,在中国工程院2010年新春媒体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客观来讲,“院士”这一荣誉职务的确会为院士们在争取学术资源方面“加分”,但这一影响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以解决。

  邬贺铨告诉记者,中国工程院作为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负有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意见的使命,这在工作中就对院士的身体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由于只有健康状况良好的院士才能够经常参与实际的调查研究,也才能够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这是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当选院士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不过,与此同时,邬贺铨也坦陈,很多院士,包括年轻院士,确实还在承担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甚至还是某学术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院士”这一称号在他们争取项目时确实会发挥作用,进而对学术资源公平分配造成潜在威胁。在邬贺铨看来,这一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多方面加以解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院士自律,在这方面,中国工程院一贯的主张是,院士对于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另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的评审制度也要有所改变,例如院士在申请项目时,应隐去“院士”的头衔,或者实行“盲评”(隐去申请人的姓名、单位等);此外对评审者来说,也应该在评审过程中将申请人是否是院士排除在考虑因素之外。

  在座谈会上记者还获悉,中国工程院2009年一年共完成了15项咨询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等。2010年,中国工程院还将陆续启动物联网、中国院士队伍建设等多个咨询项目。此外,2009年,中国工程院还与阿根廷、印度和法国等3个国家的工程院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已与32个国家的工程院建立了合作联系。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