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科技日报:“全国公选校长”不过是权力选秀

时间:2010-06-24 13:39来源: 作者:

  在报纸上看到“辽宁五高校全国公开选校长”的新闻,眼前一亮,但是细读下去却大失所望,不知这个标题是不是编辑故意搞的噱头,其实文章准确的意思应该是“辽宁全国公开选五高校校长”。(6月22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所有的要素只字不差,但两种表述有着本质的不同。报纸上的那个标题,主语是“辽宁五高校”,自然强调了高校自己在校长人选确定过程中的主导权,姑且把“公开选拔”这个要素放在一边,高校自主选校长与时下通行的行政任命相比,确实是令人期待的进步。

  但新闻一开始就漏了馅儿,说这个消息是中共辽宁省委在“辽宁省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高校校长工作会议上”宣布的。原来,这个事件的主角是辽宁省,而不是“辽宁五高校”;拥有选拔主导权的是辽宁省委,而不是学校;配置资源的仍然是行政权力,而不是教育规律;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是任命,而不是推选。

  好在权力祭起的“全国公开选拔”,毕竟要比过去毫无征兆的突然任命客气一些,听起来冠冕堂皇一些,显得公平公正一些。

  这样做的好处,或许如新闻里所说,可以“避免以往在少数人当中选拔高校校长的弊端”,但是能不能真的“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却值得打问号。什么样的人才算“优秀人才”,权力机构看上的优秀人才是不是一定就是校长岗位的优秀人选?权力虽然可以妄自裁定,但却不能代替事实和社会舆论的评判。

  新闻里说,报名者当是本科高校、科研机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且须任副校长或者副局级领导两年以上,但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可以不受此限。这么看来,他们认为的优秀人才,标准一目了然。讲的还是出身、级别和名气。

  我只能说,权力对教育的误解太深了。这样的标准选官儿可以,但选大学校长却未必科学。看一个人是不是大学校长的优秀人选,首先得看他懂不懂教育,有没有教育家的素质或者潜质,而不是看他是不是××级,是不是院士。这个道理浅显得实在不值得再去赘述。

  权力为大学选校长,唱的仍然是教育行政化的剧本。权力以为自己很民主,但教育却很受伤。貌似公平公开的“全国选拔”,本质上仍是一种权力的私自包办,一场离现代教育制度相去甚远的权力选秀。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