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沈荣骏:我国航天测控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时间:2010-10-08 11:35来源: 作者:

  对于普通人来说,航天测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对于航天工程来说,火箭升空一瞬间的辉煌仅仅是一个“序幕”,航天器从发射升空到寿命结束,比如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都需要对它进行不间断的测量和控制。航天测控是反映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今,我国航天测控已经走过整整50个年头。50年来,我国航天测控究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有着什么样的经验总结?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嫦娥二号”奔月前夕,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

  开启我国测控系统自行研制的先河

  “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网建设,起源于导弹试验。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立了导弹试验靶场,靶场建设初期,我们就建立了测控系统。”忆起当年的情景,已74岁高龄的沈荣骏如数家珍。

  1958年,沈荣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作为亲历者,从那时起,他见证了我国航天测控建设与发展的一举一动。

  据沈荣骏介绍,我国第一个导弹测控系统是原苏联援建的近程导弹试验测控系统,所以该系统配备的都是一些精度不高的设备,导弹测量以光学设备为主,还有一些容量比较小的无线电遥测设备。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撤走专家。我国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导弹测控系统。第一个大工程就是1960年由国家下达的大型光学精密弹道测量系统,代号150工程。“工程主体设备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开启了我国测控系统自行研制的先河。”回忆当初,沈荣骏颇为感慨。

  随着导弹射程越来越远,光学设备已经难以满足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测控要求。航天测控人围绕提高测速精度,开展了无线电弹道测量系统研制,测速精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如今,我国无线电遥测系统已经由最初的小容量模拟式遥测系统发展到了今天全数字大容量遥测系统,这是个很大的进步。这个系统,满足了型号试验的需求,其总的水平和国际是相当的。”沈荣骏说。

  从使用“穷办法”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卫星测控开始于筹备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从1965年开始,仅用了4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代航天测控网的方案设计、设备研制、台站建设、人员组织与培训及系统联调和试验。”沈荣骏回忆,“这保证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通信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此次任务中,地面观测网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报得及时”,向全世界预报了卫星飞经244个城市上空的时间和方向。紧接着,在应用卫星测控中,我国研制了C频段微波统一系统,该系统保证了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测控。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