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事件不断在媒体上披露。说要改革我国的学位申报、论文考核机制、行政长官与学术研究分离等问题,都不错,但是一个长远的话题。我要说的是,一切以学术研究为生命的人,应将自己的署名写在研究的过程中,而不是在论文完成之时。
学术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不论是否有那些考核、奖励制度和条例,只要是吃这碗饭,就要认真从事论文写作这样的工作。论文写作是要阅读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看前人做了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向着更高层次和更新的视角攀登,这样的成果才算得上是论文。要做这样的工作,必须把自己的努力放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之中,而不仅仅是在成果完成后的署名上。不论是自己写作论文或指导学生论文,要做到这一点,我想以下几个方面是少不了的——
是否对论文涉及的领域和范畴熟悉。当下,我们时常能在大众媒体上看到这样的人,在好多领域甚至是涉及多种学科的领域发表了很多意见,给人以很“大家”的感觉。如果以这种感觉写点小文章还能容忍,要是写作长篇大论,就可能会出现抄袭的问题。说一点自己能够说、说得好的话,做一点自己能够做、做得好的事,既是做学问的基本原则,也可以减少抄袭的发生。
是否参加选题的遴选和确定。选题是论文的基础,“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这个选题。选题是在众多的研究和比较中产生的,有了对选题的认识和把握,所组织运用的材料都要围绕它而展开。参与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大的方面来说,论文抄袭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是否拟定论文的结构和框架。结构和框架是让一篇论文立得起来的骨架,有了好的骨架,才可能围绕它而组织具体的材料。这些过程都不参与,让学生去做,说不准有哪一个部分就是抄袭别人的。一篇万字论文和一篇千字短文,其内部结构和论述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论文其结构和框架也可能不一样。有了自己的论文结构和框架,就可能会避免抄袭一类的问题。
是否参与论证和实例的收集。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和解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活生生的现实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逻辑分析。这是一个更为繁琐而仔细的工作:实例要求真实可靠,有的还需要自己亲自实验而得;论证需要逻辑严密周到,经得起推敲。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工作,这些工作还有很大的工作量是需要自己或被指导者完成的。但是,把握了上面几条就可能将论文抄袭作假压缩到最低限度。
将署名写在过程中,不是说凡参与其过程一定要署名;但是,凡是署上自己名字的论文或合作论文,必须参与其过程。否则就不要署名,这是署名的基本也是首要前提。当论文署上其名而获得好处和荣誉时,千万不要忘记它可能因自己离开了过程而带来的苦果!
以前很多善良者的失误(有意造假者除外),给我们很多可以说的东西。本文仅以此告诫自己,争取以后做到做好。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