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3.2~5.9%;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个人有自杀意念,而其中50~70%为各类抑郁症患者,抑郁症自杀成功者达到100万人。他们的死,从表面上看,似乎事出有因,但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去分析,其实,都是抑郁症疾病在作祟。 抑郁症不仅是自杀的主要因素,而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更是人们医疗负担加重主要因素之一。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医疗方面的开支将位于所有疾病负担的第二位。虽然人类面临如此严重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的认识还停留在相当肤浅的水平上,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才将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抑郁影响每个人。 抑郁症不同于情绪低落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六欲,其七情为:喜怒哀乐悲思恐。按照现代的理论认为,这些都归属于情绪表达的范畴。中医的悲、哀不管从字面,还是从实际内涵,都与目前的抑郁相一致。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它的主要表现为;情绪显著下降、非常悲伤、忧虑,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怨天尤人、自责自罪、不愿与人交往、丧失愉快感、有时还常常伴有失眠。 一般而言,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过抑郁的体验,譬如下岗失业、失去亲人、天灾人祸、生离死别、患病、高考落第、经济困难等等,但是,许多人都能很快地从抑郁悲伤中解脱出来,因此,这类抑郁就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而有些抑郁就没有那样轻松自如了,因为这种抑郁不管在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严重的程度上,都与前者大为不同。甚至有些抑郁并没有明显的理由可以加以解释,即使发生高兴的事情也不会使他们兴奋起来,在抑郁症患者的眼中,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个使人度日如年的人间地狱。随着抑郁的加重,这些患者不想做任何事情,以至于连早上起床穿衣服等日常习惯活动都感到很困难,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及社交,相当多的患者因为不堪忍受现实的苦恼,产生“生不如死”的消极意念,并千方百计地寻求解脱的方法,台湾作家三毛、香港歌手张国荣、《歌德巴赫猜想》作者徐迟等等,都因为抑郁症缘故,他们各自以特有的方式离别了人世,留下了无穷的遗憾。就此而言,这种抑郁情绪不再是常见的、一过性的情绪低落反映,而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在精神医学上就称之为:抑郁症或者抑郁障碍。 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4%左右 由于样本设计、样本数量、调查对象、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统计分析等上的差异,导致抑郁症的患病率报道上出入比较大。但是,目前国际上比较一致地认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在10%左右;而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4%左右。如果我国以13亿人口计算,也将达到5200万。抑郁症患者人数尽管很多,但在人们的感觉上好像并没有那么多,据分析,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对抑郁症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一般的普通百姓不算,就是许多医护人员对什么是抑郁症也不能正确认识,结果许多患者郁郁寡欢,病情严重,还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有关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里,大约有20~30%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由于对此缺乏认识而没有得到应有的诊治。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抑郁影响每个人,可以说是真知灼见,击中要害。因此,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人们提高对抑郁症的防治认识,显得非常的重要。 抑郁症的治疗手段 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主要涉及三个内容:即电休克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原理可能是,在低电压、低电流的作用下,患者出现短暂的抽搐发作,从而使大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突触后神经元的敏感性增高,抑郁症状就此得到改善。目前在临床上真正使用并不多。一般而言,只是在万不得已情况下,譬如,抑郁症患者症状非常严重,自杀意念非常强烈,防护手段少之又少,在征得家属同意之下,电休克治疗才能进行。至于药物治疗,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选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胶氧化酶抑制剂,这是许多人所相当熟悉的一类药物,如丙咪嗪、阿咪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苯乙肼等,以及后来问世的四环类抗抑郁剂麦普替林。但是,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直到20世纪80年代,盐酸氟西汀的问世,才开创了抗抑郁药物的新纪元。 至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比较常用的主要是认知心理治疗。临床发现,抑郁症患者除了情绪低落外,还常常伴有认知方面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二个观点上,即无望和无助。在患者看来,现实世界对其而言已经失去希望,没有希望就意味着绝望。其次是无助感,患者不是认为自己被抛弃或者被遗忘,就是感到任何外来的救助都是于事无补的,任何人都不能帮助其摆脱困境。正是存在这样的想法,最终常常导致患者选择自杀之路。而认知心理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技巧,帮助患者转变上述错误的认知,重建认知结构,从而在理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方式,找回自我。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抑郁症,效果比单用一种治疗方式来得好,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抑郁症的预后如何?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对抑郁症的预后持相当乐观的态度,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各类新型抗抑郁药物的问世,更是给世人以无限的通想,许多人乐观地预言,抑郁症是一组预后良好的疾病。但最近英美一些精神科专家经过长达20年随访后发现;大约有20%的抑郁症患者并不会通过几次的治疗而获得痊愈,相反病情会逐渐地趋向慢性化,这些患者会反复发作,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功能会大大降低。有些患者为了维持基本的一些功能,而不得不长期服药,有的甚至终身服药。就是采取这种办法,临床效果也是不尽人如意。据观察,导致这种状况的可能因素有:患者在童年可能经历过较为明显的创伤、患者病前就存在人际交往困难问题、患者病前性格存在某些与众不同的问题如敏感多疑、心胸狭窄、过分爱清洁、做事过分认真等、社会生活的不良刺激因素始终没有很好消除、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譬如独身、夫妻关系不和睦、合并其他精神或者躯体疾病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患者的完全康复。但是,尽管如此,抑郁症比起其它一些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有相当多的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再次重返工作岗位或者校园,出色地履行其应尽的职责,也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华夏心理网)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