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第四军医大学突破防低强度微波辐射研究

时间:2007-02-03 00:56来源:天极ChinaByte 作者:admin 点击: 240次
        我国作为第一手机大国可能带来的防微波辐射难题,正在引起专家的关注。第四界“辐射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大会主持人、第四军医大学教授郭国祯近日指出,手机使用年限越长,微波辐射所致体内代谢产物自由基蓄积越多,对人体的损伤威胁越大.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10年以上的手机用户数量超过到3400万,7年以上的手机用户超过4513万,5年以上的用户数为2.7亿,相当多的用户作为中国手机市场快速成长的见证者,一方面体验和享受着现代通信的便捷,另一方面随着“机龄”的见长,  不知不觉中也承受着长期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的积累损伤,微波辐射污染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其他环境污染因素相比,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同时又具有应用与污染并存的特点。当前消费者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微波频率范围为  800~1800  MHz,属低强度微波,它对人体主要产生致热性和非致热性效应。而非致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常常被人疏忽.当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长时间的作用在人体时,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使细胞的活动能力受限。这种在分子及细胞一级的水平上发生的效应既复杂又精细,不经意会使人出现诸如心率、血压的改变及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且随着手机使用日平均时间的增加,还会出现耳鸣、听力减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随着国内外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加,各国学者都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2006年武汉大学的一项研究“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仔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报告中表明,孕期长时间接受移动电话的低频电磁辐射会使仔鼠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从而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说明出生前接受移动电话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仔鼠脑组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挪威科技大学的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等人在对12OO3名瑞典人及5000名挪威人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后,结果表明:常使用移动电话会导致头疼、皮肤发烫等不适;英国物理学家杰拉德·海兰德博士在医学杂志“TheLancet”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称,移动电话会使儿童容易出现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和头疼等症状。

  由郭国祯教授创建的国内同类医科院校中第一个核电磁脉冲生物学效应实验室,对手机微波辐射在内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引起人体损伤的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代谢、凋亡的发生机理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对低强度辐射损伤与自由基关系的理论学说。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不断产生自由基,同时也不断的被分解清除,使之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长期遭受低强度微波辐射可造成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功能失去平衡,氧自由基过多将导致细胞损伤、衰老或肿瘤发生等.  郭国桢教授在研究低强度微波辐射对DNA损伤方面提出重要观点,低强度微波辐射可导致DNA双着丝点染色体、无着丝点片断、微核数目的增加及DNA片断重排和基因表达改变,并引发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能,同时可以影响生育以及大脑功能。

  据了解,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目前已经将“低强度微波辐射所致环境污染对人体损伤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成功用于成果开发,目前已经与西安秦岭百草抗微辐射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抗手机辐射的秦岭百草系列保健食品。秦岭百草国内率先提出多位相复合抗氧化剂网络理论,同时采用链接.融合.增效LTY方式,对人体的细胞间连接与融合以及信息的传递有着较好的效果,为预防和减轻微波辐射对DNA的损伤,探索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