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上午,记者暗访高乐美设在王府井的咨询机构,暗访的结果让记者大吃一惊。记者已经30岁,但被这里的专家告知,竟然还可再长几厘米。 在其后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高乐美”的产品只是两种非常普通的保健食品,分别为“高乐美1+1神兴牌格苓梅口服液”和“昌盛龙牌蛇骨钙胶囊”,根本不是同一单位研制生产,该组合式产品本身无卫生部批准文号。“高乐美”现场用于拍摄手部骨龄像的“医用诊断X光机”,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专家点评 张宝慧(为国家运动员进行身高预测的运动医学专家):孩子的生长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动态过程,现在还没有一种药说每个孩子吃了都能长高。大多数家长对增高知识都不甚了解,许多人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这样就给一些不法厂商提供了可乘之机。 厂家已悄悄溜走 本报文章刊出后,读者反响强烈,接连几天,报社的热线不断,许多读者打电话到报社反映情况。一位家住西城区的延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向“高乐美”要求退货时,“高乐美”的人声称,他们已经买通了记者,下一步还要大力宣传。 果不其然,在以后的几天里,某家媒体上,“高乐美”的半版广告依然赫然出现。但大约一周后,卫生部相关机构打电话到本报,向记者了解“高乐美”的有关情况。此后,便很难再看到该产品的广告面世。2004年年底,记者再次前往王府井,寻找“高乐美”的咨询机构,那里的门卫告诉记者,半年多以前他们就搬走了。 骗局之6 永动机神话
梁星人,号称永动机发明人。其所在的海南星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称,将建设装机总容量300万KW的宇宙引力能发电厂及年产10万辆宇宙引力能小轿车厂项目。 据报道,海南星人永动机发电厂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独家建设,独家经营。其廉价的电力资源,可以与任何一家电力企业竞争,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永动发电机结构简单,原理深奥,造价不高,但高科技含量达100%”。 梁星人博士自豪地称:他发明的永动机不仅推翻了西方科学“作茧自缚”的所谓《能量守恒定律》,还揭开了《爱因斯坦对宇宙基本力场之谜》的奥秘,并且还自创了《“反重力”原理及其实用技术》:将永恒使地球永动的“加速引力”———任何宇宙引力能功率的大小,均可无穷尽、无穷大地加以人为的自由调配。 千万别把他当成神经病人。在2004年岁末,梁星人还郑重其事筹备于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酒店千禧宫举办“永动机问世全球性新闻发布会”。而且发布会打算邀请的与会人物也足以吓坏小市民,包括:安南、布什、克里、小泉、阿罗约、普京、布莱尔……都是梁星人的邀请对象。 不过总有人对这套把戏上当。陷得最深的当属河南南街村的领头人王宏斌,据报道,南街村为研究永动机发电项目投入的2000多万元全部打了水漂,结果电没有发出来,骗子也失踪了。 公安立案侦查“永动机” 梁星人依旧不露面 果真有永动机,所有的加油站都可以歇业了;核电站也是多此一举!这样划时代的伟大发明,给发明者梁星人颁10个诺贝尔奖也嫌少。 据央视报道,在中国专利信息网上,梁博士在为自己发明的宇宙引力能汽车申请专利,某些网站的这个专利申请号已经被称为专利号,好像这个发明已经获得了专利授权。但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士介绍:根据国家专利法,永动机不具备实用性,所以没有一件永动机发明获得过国家专利授权。 根据梁博士在专利申报材料上留下的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齐礼阎乡张魏寨东街167号,去寻找梁博士本人,结果是“查无此人”。而海南星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的人士称:梁博士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美国现在到处在找他,不许他(把永动机)带回中国来,美国到处在找他,找他追杀”。 梁星人自称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马来西亚,留学美国,通晓八种语言,获美国核物理哲学博士及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华人。梁星人称:“10多年前,我因为拒绝将我所发明创造的空前绝后的‘宇宙引力能永动机’的最尖端的绝密技术献给某国,已成为该国石油大亨们密谋追杀的对象而九死一生逃出该国!” ———这语气相当耳熟。对了,是《大话西游》里的周星驰! 专家点评 郭正谊(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所谓的“永动机”违背了起码的物理学知识,科学原理已经证明了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但仍然有许多人继续着永动机的幻想和实践。目前从事所谓的“永动机”研究的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痴迷者,不懂科学非要做永动机,结果有的把家产都给搭上了,当然永远做不成。另一类人则是纯粹为了骗钱而制造噱头。 骗局之7 中国人获诺贝尔贡献奖
该消息由国内一家权威媒体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强烈民族自豪感。因为,“这可能是中国人104年来首次获得诺贝尔奖项”。 《天府早报》报道,12月16日,“诺贝尔贡献奖”获得者高某在都江堰市举行了一场获奖汇报会。但是据媒体后来证实,“诺贝尔贡献奖”获得者高某,迄今为止还没获得国内医师资格证,但他在会上称,他获得国际医师注册,并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医科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相继,《山西晚报》报道称,12月18日上午,山西太原市政协召开“信息通报会”,专门介绍太原中医杨某因为在治疗癫痫病、风湿病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最高奖—————诺贝尔贡献奖。 事实证明:正如同“尤里卡金奖”一样,所谓“诺贝尔贡献奖”,只要交钱就能拿到。中国人又被中国人骗了一回。值得深思的是,国际上的这些奖项多是“草台班子”颁发的“野鸡”奖,这类奖项格外青睐咱们中国人,中国人也特别容易拿到这些奖。原因无外乎咱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崇敬甚至是害怕所谓的“权威”,名头越大越容易唬人。一部分人也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拉虎皮做大旗,谋名牟利。 “诺贝尔贡献奖”系人为炮制 拿奖只需要交8万元 据《新京报》报道,“不仅没听说有中国人获‘诺贝尔贡献奖’,而且连外国人也没人得这个奖。”2004年12月22日,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主任黄明达表示。在第42届世界传统医学会议期间,他也曾前往参会,“这些奖是有人炮制出来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官员也称,没有听说过有“诺贝尔贡献奖”、“传统医药金鸡纳奖”、“传统医学终身成就奖”等国际性奖项。 与此同时,一份以国医专业委员会的名义向“第42届世界传统医学会议”参会者发出的费用清单,终于将获奖内幕曝光天下:“基本费用”一栏有“报名费、会议注册费和往返机票及食宿费用”,分别收取1800元、2500元和5500元人民币;而在其他费用一栏则写着“功勋奖注册费2900元”、“人类医学终身成就奖4560元”、“金鸡纳奖注册费4560元”、“医学博士学位注册费3万元”、“联合国皇家医师国际注册费3万元”。清单上还称“凡获得以上大学奖项及医学博士学位、皇家传统医学执业医生国际注册的医学专家(注:共交86560元),将获得诺贝尔医学贡献奖(后改名叫诺贝尔贡献奖)”。 专家点评 方舟子:“世界传统医学会议”的准确称呼不是“世界选择性医学会议”,而是“世界另类医学大会”。这是一个世界各地的江湖医生的聚会,主办者为位于斯里兰卡的“补充医学开放国际大学”。到了中国,该大学的名称却变成了吓死人的“联合国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听上去好像是隶属联合国的组织似的,正是江湖把戏。联合国只有一所大学,名称就叫“联合国大学”。
中学课本《悲壮的两小时》
一位署名京城孤魂的网友撰文《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指出,此文“是三流地摊文人所编造、彻头彻尾凭空捏造、无科学根据的大谎言!”共有5处硬伤。科普作家叶永烈等人逐一证实了他的观点: 其一:联盟1号宇宙飞船是在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升空的,而非1967年8月23日。 其二:联盟1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前苏联为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对于其坠毁事件根本不可能现场电视直播。 其三:根据飞船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每秒7000米左右)进行计算,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到达地面所需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非两个小时。 其四:《悲》文说科马洛夫向领导的汇报持续了70分钟。而飞船与地面的联系受地面接收站控制范围限制,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70分钟“汇报”。 其五:《悲》文中科马洛夫告诉女儿“‘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事实是,“像航天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经历了无数精英头脑的缜密设计和实验,任何数据不知要计算多少遍,才能发射上天。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查出原因的。” 专家点评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许多错误其实只要稍具科学常识就可以发现。种种证据表明,《悲壮的两小时》确实是一篇不切实际的编造文章。 “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要花费两小时才落到地面,违反常识;还有,这两小时之内,那位宇航员怎么能够与地面一直保持通话,也不合常识。应该立即从中学语文教材删去《悲壮的两小时》。 科马洛夫讲到这里,看了看表还有7分钟。他毅然和女儿挥挥手,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太空中与你们告别……再见了!”“请与我一起喊———人民万岁!科学万岁!” 以上引自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里一篇极为煽情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以下简称《悲》)。 《悲》文叙述: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的过程中,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降落伞出现故障无法打开了。科马洛夫将和“联盟1号”一起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苏联当局在此过程中对于这一情况做了实况直播,并请科马洛夫的家人在科马洛夫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与他告别。
重庆“衣物百慕大”
住在半山腰的村民们没穿过一件完好的衣裤,不是他们没钱买,而是只要衣裤一离身,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破洞或者类似刀割的划痕。32年来,这种现象一直持续至今。 许多媒体报道了此事,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猜测:有的认为是大气电离子惹的祸,有的认为是由地球磁场变动所引发,更有甚者将其称为“衣物百慕大”…… 据央视报道,为验证衣裤起洞的神秘原因,《共同关注》栏目组记者特意买来3件新T恤做了现场试验。 它们被分别放在村民们认为最容易“出事”的三个地方———三家村民的沙发、走廊的石磨和晾衣杆上。次日上午,记者又买来两个不同质地的手电筒,分别放在其中两个村民的家里。 下午2点多,沙发上的T恤出现了3个大小不一的破洞;晾衣杆上的T恤上破洞则有9个。与此同时,实验用的手电筒也出现了划痕。不过,走廊石磨上的T恤却完好无损。 难道试验真的印证了村民们的说法?随后记者却发现了一些破绽。走廊石磨上的T恤一直有人在现场看守,而放有另两件T恤和手电筒的地方并无人在现场。随后,环保专家对当地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情况做了检测,结果显示,这一怪现象完全能排除空气污染和辐射的影响。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