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2005年11月11日,就在《PD手册》准备播出其发现之时,夏腾宣布因为卵子采集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中断与黄禹锡的合作。2005年11月22日,MBC播出了《PD手册》的节目,指出2004年论文中的卵子捐赠者是付费的,实验室年轻的研究员也捐赠了卵子,黄禹锡在这一问题上说了谎。2005年11月24日,黄禹锡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在卵子采集上说谎,宣布辞去新成立的世界干细胞银行负责人的职务。 尽管黄禹锡已经承认说谎,但《PD手册》的制作人首当其冲地成为公众愤怒指责的对象。Han和另一位制作人在去年12月2日宣布还将发布一份质疑黄禹锡工作真实性的报告,又加剧了公众的愤怒。当金善钟和另一位匹兹堡的同事在另一个电视节目中说接受《PD手册》的采访中受到胁迫时,《PD手册》的12家资助者撤消了其广告,去年12月4日,MBC就制作人的不道德行为道歉。这时,MBC的网站上被贴了2万多份愤怒的信,MBC的工作人员收到许多威胁电话,以至于记者们几乎无法用电话工作。 2005年12月7日,MBC暂停播出《PD手册》,并决定不再播出质疑2005年《科学》论文的节目。 考虑到黄禹锡在韩国公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和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对他的信任,事件也许就此结束了。但在此时,受韩国政府资助的生物研究中心(BRIC)的一位官员说,早在2005年12月5日凌晨5:25,该中心的网站上就发现了一位会员贴的神秘帖子,帖子开头用英文写道:“这个节目必须继续播出……”帖子的结尾说:“我找到了两个,据说还有更多……” 之后跟进了200多张帖子。人们在网上讨论是否告知《科学》杂志。有人确实给《科学》杂志发了电子邮件,指出这是两张复制的图片。就在这时,黄禹锡致信《科学》杂志声称他的小组意外复制了图片。《科学》编辑和全世界的科学家仍愿意相信黄禹锡的清白,认为复制的照片是偶然失误。 但是BRIC的帖子仍在继续,表明图片明显是伪造的。2005年12月6日,一位匿名者指出DNA指纹痕迹也是复制的,第二天便有证明支持这种说法。韩国的媒体开始大量报道BRIC的帖子。这时,公众的观点开始转变。2005年12月15日,在MBC播出的金善钟接受采访的片断中,他承认在黄禹锡的授意下伪造图片。去年12月16日,黄禹锡和夏腾要求《科学》杂志撤消2005年发表的论文。 今天,首尔国立大学的调查报告已经公布,正式确认黄禹锡向全世界撒下“弥天大谎”。现在,还有一大堆的问题需要澄清:实验室的其他人是否知道造假?他们在什么时候知道的?韩国最高公众检察官办公室早就表示:将根据首尔大学的调查结果对可能的刑事犯罪活动进行调查。BRIC的消息版仍然活跃,MBC在1月3日恢复了《PD手册》的播出,该电视调查节目指出,黄禹锡小组在2004年和2005年发表在《科学》上的论文的研究中采集的卵子数超过了1600个,但他们却说只采集了427个。 黄禹锡造假内幕:干细胞照片和DNA指纹上做手脚 从患者DNA克隆出胚胎干细胞系,这一进展是干细胞研究领域长期期待的结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成果。2005年3月15日,一篇科学论文出现在《科学》杂志网站数据库中。《科学》杂志的编辑们立即意识到这篇论文具有引起轰动性效应的潜力。然而谁能想到,今天,该论文的主要作者黄禹锡被指制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胆的科学造假事件之一。这件丑闻被揭露后,很多人都在问,权威的《科学》杂志为什么没有提前看出黄禹锡论文的造假之处? 《科学》杂志主编称,事先发现造假不太可能。 据《科学》报道,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调查人员在去年12月29日宣布,他们并未发现黄禹锡论文中所宣称的11个干细胞系。与此同时,在华盛顿特区《科学》杂志办公大楼,编辑部成员正在寻找黄禹锡研究小组分别于2004年和去年发表在该杂志上的两篇论文的问题所在。 杂志为什么没有提前看出黄禹锡论文的造假之处?评审和编辑们究竟能否提前发现黄禹锡造假?《科学》杂志的编辑们和众多干细胞研究人员的答案是:不能。 2005年那篇论文已得到《科学》杂志同级评审人员的认可,该杂志主要根据同级评审人员的观点决定论文是否值得刊登。《科学》杂志主编唐纳德·肯尼迪说:“如果造假之处设计得很巧妙,同级评审根本不能发现问题所在。”黄禹锡论文中弄虚作假之处———图像处理和伪造DNA数据———是评审人员所不能轻易发现的那种造假。 《科学》杂志审稿编委会的确不检查一篇论文的数据。 《科学》杂志审稿编委会就位于日内瓦大学校内。黄禹锡的造假论文在提交上去58天后便通过审查,这比平均81天的审查时间快很多。在收到黄禹锡的论文后,《科学》杂志将其送到审稿编委会两位成员手中,他们在48小时内给出意见,决定论文是否应在30%再审论文名单之中。 瑞士日内瓦大学遗传学家丹尼斯·杜达尔解释说,审稿编委会的确不检查一篇论文的数据,只是查找“结合新奇、创意和时髦之处”。《科学》杂志同其他知名杂志一样,追求的是最先刊登那些能在科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科学论文。评论家指出,这种做法显然具有风险性,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 2005年3月18日,在接到审稿编委会两名成员的积极反馈后,一名编辑将黄禹锡的论文送到三名干细胞专家处评审。《科学》杂志给三名专家一周的时间,这是个相当常见的时间段。一名专家告诉《科学》杂志记者说,他检查了这篇论文。他说,作为评审人员,“你只是在研究论文各种数据,的确不会想到它会造假。”他要努力确保作者已识别了将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区别开来的重要生物标志,确保干细胞的DNA“指纹”与患者DNA“指纹”相匹配。 实际上,黄禹锡在干细胞照片和DNA指纹上做了手脚。 黄禹锡声称,多张独特干细胞的照片是从患者细胞中提取的。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调查委员会声称,这些细胞既不独特,也不是来自患者身上,是从受精胚胎上提取的。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