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科学家拟培育“无翅蚊子”或可助防控传染病

时间:2010-02-24 00:00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9次
        人类与蚊子之间的斗争似乎永远不会停止。一开始,人们可能只会拍死蚊子,之后开始用驱蚊药,接着给雄性蚊子做“绝育手术”。眼下,英美科学家又计划通过转基因方法培育出没有翅膀的雌性蚊子,以防止登革热等一系列疾病的传染。    



        基因“改良”    



        因为叮咬人的一般是雌蚊,如果剥夺它们的飞行能力,它们就无法锁定叮咬目标,会很快死去。那么,怎样剥夺雌蚊的飞行能力?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埃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出一种新方法。他们将雄蚊的基因进行重组,使蚊子翅膀肌肉组织的生长中断,再将这种经过基因重组的蚊子放到野外与雌蚊交配。这样,产下的后代中雌性幼体将不再有翅膀,不久即死亡。雄性幼体的翅膀则不受影响,但可携带相同基因继续繁殖。因为雄蚊一般不叮咬人,因此不会传染疾病。    



        研究人员认为,经过“改良”的蚊子数量会很快超过野生蚊子,具有飞行能力的雌蚊将在6个月至9个月内消亡。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3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    



        有效防病    



        登革热是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蚊虫传染疾病,症状很像感冒,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雌性埃及伊蚊是这种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约5000万人染上登革热,而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二,即约25亿人处于致病风险中。他们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目前防控登革热的方法都不是非常有效,人们迫切需要新方法。从控制携带病毒的蚊子入手或许能够极大降低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微生物学家安东尼·詹姆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转基因蚊子可能会取代杀虫剂的使用,成为灭蚊新趋势。”    

    

        研究报告主笔人、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卢克·阿尔菲一直致力于研究怎样防控由蚊子传染的登革热。他说:“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能够使所有生活在传染病肆虐地区的人,无论贫富、社会地位怎样,都得到平等保护。”    



        针对性强    



        为了防止蚊子传播疾病和消灭蚊子,民众广泛使用蚊帐,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传染登革热的蚊子在白天远比在夜间活跃。    



        研究人员表示,转基因无翅蚊子不仅能用于防控登革热,也可用于防控疟疾、西尼罗河热等疾病。但是,因为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只有有限几种,因此使用这种方法预防登革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阿尔菲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技术具有很强针对性,由于经过‘改良’的雄蚊只与同种群的雌蚊交配,这有助于消灭特定的蚊子种群。”    



        “此外,比起使用化学杀虫剂驱蚊,这种办法更环保,不会造成毒素残留,”他说。(柴婧)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