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刘紫荣:转基因食品,爱你为何不容易?

时间:2010-02-25 00:00来源:荆楚网 作者: 点击: 10次
        首先,一起来回答几个问题:什么叫转基因?目前,中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有哪几类?国外呢?……这都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常识。但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恐怕还有许多人一时答不上来。  

        对于转基因这类新生事物的常识,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大凡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漠然视之,对其不理不睬;要么断然拒之,恶行伤其形、恶语毁其誉。这不,我们的生活中不了解转基因食品常识的人,近期就表现出这两种明显的态度。一部分人“高高挂起”,不言不语;另一部分极力渲染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使其“妖魔化”,认为吃转基因食品就是在当“小白鼠”。  

        食用转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吗?以转基因大米为例,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的回答是,“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更大。”(2月23日《长江日报》)  

        什么意思呢?张启发在给大学生科普时说,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中,相当于中等毒性农药的亚硝酸盐含量为百万分之一;转基因大米中的抗虫转基因蛋白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两点五,而抗虫转基因蛋白已经被验证是完全无毒性的。一个正常人1天能够饮水8公斤,但吃不了1公斤大米。这种所谓的“危险”,存在于科学、安全的预期范围内,有什么值得担忧呢?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也许,有人会问,新获得安全证书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可以杀死昆虫,并且防治虫害,“虫不能吃,人能吃吗?”人能吃!用张院士的话说,是由于“虫吃的是茎秆,人吃的是胚乳”,而且“人的胃液呈弱酸性,肠胃中不存在与Bt毒素结合的受体,而昆虫的胃液为强碱性,Bt蛋白进入昆虫肠胃中后,在胃液的作用下,消化系统会产生有毒素体。”(1月11日《湖北日报》)看来,这种简单地把“虫”与“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仅不是科学的,而且还是错误的。  

        无论担忧也好,错误也罢,折射的都是对转基因食品科普常识的缺乏。但对于这种缺乏,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板子打在大众身上,认为大众不讲科学或科普知识少得可怜。恰恰相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不解或误解,正是敲响了一记科普警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转基因食品走进我们的生活,已成为一种必然。据有关专家分析,转基因不仅是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绿色农业成功的保证,更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需。  

        既然如此,科普部门有必要尽早尽快地肩负起宣传的重任,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常识,通俗易懂地告之广大消费者。由于,人的思想和意识,科学的东西不占领,迷信和邪恶的东西就会占领,这是早已有之的真理。在转基因食品科普中,一些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我们可以理解,但决不可闹出“妖魔化”战胜科学,闻“转基因”色变的丑剧。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