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炎症类药物有望治疗抑郁症 早在2014年,剑桥大学精神病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Golam Khandaker博士及其团队发现:含有较高水平的细胞因子等炎症因子的儿童患有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的概率更高。Golam Khandaker博士的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抑郁症和炎症反应之间的潜在关联以及抗炎药物是否能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并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
▲抑郁症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更高(图片来源:JAMA Psychiatry) 该研究团队对20多项抗细胞因子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最终发现这些药物在临床中能显著缓解受试者的抑郁症状。Golam Khandaker博士说道:”目前传统抗抑郁症药物是针对单一的神经传导递质而设计的,1/3的抑郁症患者对于传统抗抑郁症药物有抗药性,而抗炎药物有望能够缓解这些患者的抑郁症症状。该抗炎药针对某些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有望开启抑郁症的'个体化用药'时代。“ 2. 多国研究团队联手合作,定位导致抑郁症的异常功能脑区 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西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与抑郁症显著关联的区域位于大脑眶额皮层,该区域中涉及奖赏以及非奖赏功能的脑区呈现相反的异常模式。这项研究成果首次精准定位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异常区域,有可能为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奖赏以及非奖赏功能的脑区与抑郁症患者的存在不同的功能性关联(图片来源:Medical Xpress) 该研究团队人员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西南大学等。该研究团队通过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采集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抑郁症静息态脑影像数据,开展了长达数年为“抑郁症寻根”的国际联合攻关。 研究团队表示未来还将发起国际脑科学数据字典合作计划,与世界最大的多尺度数据库ADNI、 IMAGEN、BIOBANK开展数据共享,建立重大脑疾病多模态多尺度数据(遗传、神经、影像、行为和环境等)国际标准化采集规范。 3. “大脑走神”的新机制洞悉抑郁症患者的脑图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提出了一项关于大脑走神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这项新的机制能够帮助了解患有抑郁症、注意力高度缺失症等的患者的意识变化模式。 研究人员认为一般状况下,脑思维是不受束缚。然而,一些外部的约束因素能阻止这种自发性思维。研究者查看200余篇文章,并整理成综述报告,其中详细描述了大脑神经网络间信号传导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正常思维活动。 该文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每个人大脑中都有焦虑和注意缺失两种模式,前者使我们更加专注,而后者让我们的思维不受束缚,更具有创造力。那么,当没有外部约束因素时,大脑思维不受束缚,便造成“走神”,这种自发性思维其实也能够提高创造力。 4.妊娠抑郁症易影响下一代大脑结构 根据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妊娠期患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下一代的大脑皮质厚度下降,这部分大脑主要负责复杂思考和行为活动。
▲Catherine Lebel博士(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algary) 这项研究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Calgary University)Catherine Lebel博士主持,也是首例报道妊娠抑郁症对下一代儿童的大脑结构的影响。研究者筛查了52名患有抑郁症的女性,她们处在妊娠期或刚分娩不久。研究者运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观察这些受试者孩子的大脑结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程度较严重的妇女,其下一代的脑额叶、颞叶及大脑皮层更加单薄,这些区域通常和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相关。Catherine Lebel博士表示,这项发现表明需要重视和关怀妊娠期及产后女性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