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学进展

夺不走的手机,戒不掉的游戏,孩子的脑袋里发生了什么?

时间:2018-11-22 20:3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空 点击: 69次

        1担心成瘾,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试一试夺走孩子手里的手机,那上面或许还闪烁着激昂的游戏背景音,和具有穿透力的旁白:敌军还有五秒钟达到战场~

        TA暴躁如雷了吗?是否陷入长久的沮丧?这种情绪反应会持续多久?有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还是TA的注意力会分散到其它事物上去?寻找到新的快乐源泉?

        image.png

        图1 放不下的手机,戒不掉的游戏

        当我们在说成瘾时,我们在说什么?

        一个人反复地从事某一种行为,减少或者剥夺他做这种行为,会导致TA的强烈不适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考虑用成瘾这个词汇。

        是的,我们可能要慎重地下这个判断:孩子游戏成瘾了。

        更不必着急去找拿着电击仪器的杨教授。我们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有独立人格和丰富的个性。

        而作为脑成像研究,尤其是儿童教育与发展神经科学的从业者,我们同样关注问题的本质:游戏成瘾孩子的大脑不一样吗?

        这可能也是很多家长最想说的一句话:孩子,你的脑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2大脑中任性的小人儿

        中秋佳节,十一长假,经过漫长的加班,我们会挑一个日子,去好一点的餐馆犒赏一下家人和自己。我们可能会驱车去登山看海,还可能会和伴侣看一场电影。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漫长的加班,没有休假,我们就不会犒劳自己。比方说,他就是喜欢下班后独自去小巷子里吃一顿小龙虾,而她就是喜欢逛淘宝、刷京东,浏览服装和化妆品,偶尔会把它们拖进购物车,定期清理一下。

        我们的大脑里,也存在一个随时犒赏自己的小人儿。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个脑海中的小人,我们才学会了犒赏自己。

        对于这个小人本身而言,它无时不刻地只有一个想法: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了多巴胺,大脑里亢奋的信号会迅速传递和蔓延,它是我们兴奋和欢愉的情绪源泉。

        而动物和人类的大脑好像被谁“精密设计”过,以使得这种激素分泌对我们是正向诱导的。促使我们去学习,去适应这个世界。

        比如说,小白鼠学会了走迷宫,吃到了实验学家放置在迷宫出口的食物,比如说,婴儿学会了蹒跚学步,得到了母亲的爱抚作为奖励。

        这些行为被称为强化学习,是我们学习和适应这个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这就像孩子的期末考试一样,认真上课,及时完成作业,仔细复习,最终得到优良的成绩,获得大人的鼓励和奖赏。

        然而有考试就有作弊。多巴胺这种兴奋倍增器的作用,却容易反过来,使得人们陷入到一种有害的情况:绕过“设计”好的“强化学习——奖赏”这条路径,通过一种近乎是作弊的方式,不停地自我刺激多巴胺分泌。

        当你大脑中那个的小人儿,已经不在乎现实世界,任性地刺激自己的多巴胺分泌时,我们可以说它和你都已经上瘾了。

        现实中这种小人儿的“宿主”也不少。

        比如说,嗑药、酗酒、赌博。再比如说,打游戏。

        3游戏成瘾和大脑奖赏系统

        毒品、酒精会直接刺激人们的大脑多巴胺分泌,使得正常的“强化学习——奖赏”的大脑机制逐渐削弱——至少一些脑成像和神经系统分子水平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沉溺毒品和酒精会使得人们易挫折,消极,不思进取。

        而赌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它通过一种外在的行为模式,引发了脑内奖赏系统的启动,在一种沉溺的状态中,同样会获得多巴胺加速分泌的体验。

        在这种奖赏系统的刺激下,人们的意志力会下降,放弃一时安逸,争取长期利益的决心会衰减。

        图2 一些文献认为大脑内存在奖赏通路

        当然,我们不必惊慌失措,以为打游戏和嗑药、酒精成瘾以及赌博一样,使人完全丧失理智。好的游戏启发心智,愉悦身心,考验人的智慧和团队合作。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奖赏系统。

        然而,我们也常见那种抱着手机无法自拔的孩子。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对奖赏的期望,都放置到那个不足6英寸的小屏幕上了。

        那么,游戏成瘾者脑海中的自我奖赏系统发生了什么呢?

        形状分割线

        在打电子游戏(Video Game)时,实验对象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开始显著增多。这个研究刊登在1998年的《自然》杂志上,目的是为了验证一种叫做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显像)的仪器的效能。

        但是它也从侧面验证了一个道理,虚拟的电子游戏能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很可能就是通过修改人大脑中的奖赏系统。

        另外一个研究表明,在进行一项空间争夺游戏时,涉及到奖赏和成瘾的大脑区域,活动会显著增强。这说明,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上瘾的活动。

        有趣的是,这个报告还说到,男生多巴胺系统的活动要强于女生(虽然男生女生都有显著增强)。这也许是小男孩更喜欢电子游戏的原因。

        22名韩国中央大学的学生们参加了一个更加激进的研究,他们在研究者的安排下一连打了六个周的游戏,最后,那些游戏成瘾了的学生们,他们的多巴胺分泌有关的边缘系统的脑区,在看到游戏画面后都增强了活动。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