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学进展

爱吃甜食背后存在着基因改变

时间:2011-04-12 16:03来源:来源: 每日科学 作者: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胃饥饿素会影响甜食的消费,其中部分原因是遗传因素。

  胃饥饿素在许多成瘾问题上都起了重要作用,如酗酒和暴食。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胃饥饿素还会影响甜食的消费,其中部分原因是遗传因素。

  胃饥饿素是一种神经肽,它既能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又能增加食欲。也就是说,当我们饥饿时胃饥饿素水平增加会刺激大脑的奖赏系统,因而增加我们寻找食物的动机。瑞典哥德堡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过去曾研究发现,胃饥饿素与多种依赖现象有关,如药物成瘾和酗酒。

  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网络版上的这项新的研究对579名个体的基因作了分析,发现胃饥饿素基因有某种改变的人要比没有这种改变的人吃的糖更多。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既大量吃糖又酗酒的人身上。小鼠研究也发现,当胃饥饿素被抑制后小鼠对糖的摄入减少,而且寻找糖的动机减弱。“这证明胃饥饿素就寻找奖赏物质如糖和酒精来说有强烈的驱动作用。”研究人员伊丽莎白•杰尔莱格说。

  过去研究发现,抑制胃饥饿素可降低药物成瘾,胃饥饿素基因发生改变与酗酒以及与酗酒和吸烟相关的体重增加有关。这项研究与过去这些研究结果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现在对各种成瘾在大脑和机体中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这些机制意味着可以开发抑制胃饥饿素的药物来治疗酗酒和暴食。

  “这一认识更容易让社会把成瘾看作是一种疾病,也意味着这些人更容易得到他们想要的治疗。”研究者说。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