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生物学家揭示出了导致未分化造血干细胞变为巨噬细胞的详细机制: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回路中细胞分裂减慢,促使一种特异的调控蛋白累积,转而进一步减慢了细胞分裂。这一研究发现为了解如何引导干细胞生成另一种细胞类型提供了新的认知。 以往...
据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小组14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淋巴细胞的数量调节机制。这种淋巴细胞被称为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这项发现有助于开发免疫功能紊乱的新疗法。 由欧盟、比利时政府、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委员会等机构资助的...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黏液非常黏滑而且似乎有点恶心,但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后杰瑞米·巴尔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它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新免疫系统的“家园”,这种免疫系统能保护人类和动物免受感染,因此有望改变多种疾病的治疗方式。研究发表在美...
7月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
癌症研究已经逐渐深入,也逐渐与其它学科交叉在一起,免疫学与癌症研究的不解之缘来自几年前,科学家们发现感染、炎症与一些肿瘤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免疫,炎症与癌症间的关联研究也逐步受重视。 不少研究证明慢性炎症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参与癌症的发...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人体共生菌通过诱导M2肺泡巨噬细胞,保护机体抵抗了流感介导急性肺损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田志刚(Zhig...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如果与裸鼹鼠的身体大小作为参照对比,人类的寿命将达到600岁。与老鼠体型接近的裸鼹鼠生活在非洲的地下环境,它们的寿命可达到30岁。令科学家感到兴趣的是,这种丑陋的哺乳动物不会患癌症,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它们不会患有癌症的秘密...
2013年6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当蚊子处于低温条件下后,其机体免疫力会变弱,这就使得其对危险的病毒更加易感,而且有可能将这些易感病毒...
最近出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广泛散布,而鸭子更被视为此病毒的天然宿主。鸭子为什么能成为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人比较了受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H5N1病毒感染的鸭子,发现其肺部组织的基因表达会因病毒感染而有所改变,从而找出了令鸭子...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B细胞中持续表达miR-146a,通过下调Fas导致了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utoimmune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ALPS)。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近期的《Blood》杂志上。 第三军医大学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玉章(YuzhangW...
近日,神经病学领域权威取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
11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of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
2010年,美国FDA批准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sipuleucel-T用于临床,到现...
原标题:终止妊娠无痛不代表无害 年轻人存在3类避孕误区 在大...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4月23日讯,我武生物(300357.SZ)董事长胡...
近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唐宏课题组的系列研究表明,...